和崔黄门寓直夜听蝉之作

蝉嘶玉树枝,向夕惠风吹。

幸入连宵听,应缘饮露知。

思深秋欲近,声静夜相宜。

不是黄金饰,清香徒尔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蝉在白玉般的树枝上鸣叫,傍晚时分,凉爽的惠风轻轻吹拂。
有幸整夜聆听这蝉鸣,或许是因为它饮用了甘露而知晓夜的深沉。
思绪随着秋意渐浓而深远,静谧的夜晚,蝉声显得尤为适宜。
蝉并非用黄金装饰自身,但其清新的鸣声却为此夜增添了无尽韵味。

注释

蝉嘶:蝉鸣叫。
玉树枝:形容树枝如白玉般洁净、晶莹。
向夕:傍晚时分。
惠风:和畅的风,常指春风或秋风,这里指凉爽宜人的秋风。
吹:吹拂。
连宵:整夜。
听:聆听。
应缘:或许是因为,可能是因为。
饮露:蝉吸食露水。
知:知晓,感知。
思深:思绪深远。
秋欲近:秋意渐浓,秋天即将来临。
声静:蝉声静谧。
夜相宜:与夜晚的氛围十分和谐,适宜夜晚。
不是:并非。
黄金饰:用黄金装饰,这里比喻华丽的外表或装饰。
清香:清新、悦耳的鸣声,以香气比喻声音之美。
徒尔为:徒然如此,意指蝉鸣声虽然没有华丽的外表,却依然能为夜晚增添无尽韵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晚风中蝉鸣的秋夜景象,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朋友情谊的深厚和珍贵。蝉在玉树枝头鸣叫,与向晚的微风相呼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美好的氛围。诗人有幸聆听连宵之音,感受着露水滋润,仿佛能与蝉声产生了某种默契。

思绪渐深,秋意渐浓,夜色沉静中,蝉鸣的声音显得格外和谐。最后一句“不是黄金饰,清香徒尔为”则点明了蝉鸣之美,不需华丽的装饰,它本身就是一种清新的享受。这不仅是对自然界的一种赞美,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收录诗词(219)

张九龄(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一名博物,汉族。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 字:子寿
  • 籍贯: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
  • 生卒年:678-740

相关古诗词

和黄门卢侍御咏竹

清切紫庭垂,葳蕤防露枝。

色无玄月变,声有惠风吹。

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

凤皇佳可食,一去一来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咏燕

海燕何微眇,乘春亦暂来。

岂知泥滓贱,秪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华轩日几回。

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奉和圣制龙池篇

天启神龙生碧泉,泉水灵源浸迤延。

飞龙已向珠潭出,积水仍将银汉连。

岸傍花柳看胜画,浦上楼台问是仙。

我后元符从此得,方为万岁寿图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奉和圣制早发三乡山行

羽卫森森西向秦,山川历历在清晨。

晴云稍卷寒岩树,宿雨能销御路尘。

圣德由来合天道,灵符即此应时巡。

遗贤一一皆羁致,犹欲高深访隐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