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州道中杂诗十三首(其一)

心息久相依,息调心自住。

忽焉不自知,根尘失所寓。

向来尚有锥,今我已忘兔。

似入无功乡,不由嵇阮路。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心灵与呼吸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这种和谐如何引导个体进入一种超脱的状态。诗人通过“心息久相依,息调心自住”表达了心与呼吸的紧密联系,暗示了通过调整呼吸可以达到心灵的平静与安定。

接着,“忽焉不自知,根尘失所寓”描述了一种突然的觉醒或领悟,即在不经意间,个体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与外界的联系变得模糊,仿佛脱离了物质世界,进入了更深的精神层面。

“向来尚有锥,今我已忘兔”这一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将过去对事物的执着比作“锥”,而现在的状态则是“已忘兔”,意味着诗人已经超越了对物质世界的执着,达到了一种更为自由和超然的心态。

最后,“似入无功乡,不由嵇阮路”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状态的超脱性,暗示诗人仿佛踏入了一个无需功利追求的境界,这与嵇康和阮籍两位魏晋名士的放浪形骸、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相呼应,但又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基于个人体验的深刻感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内心世界深入探索后的独特见解,以及从物质到精神、从执着到超脱的心灵旅程。

收录诗词(405)

陈渊(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越州道中杂诗十三首(其二)

暴气燎原火,浅量盈浍水。

不见杨关西,此生真已矣。

谁言佩豭由,不作缊袍耻。

至道傥有闻,客尘如脱屣。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越州道中杂诗十三首(其三)

世儒读论语,未脱小儿气。

岂悟无弦琴,中藏千古意。

颜渊默然处,曾子亦心醉。

处处傥逢渠,字字皆有味。

形式: 古风

越州道中杂诗十三首(其四)

人心有默契,晤语不在多。

一笑离凡情,万象皆含和。

孰是忘言人,听此无声歌。

有怀阅古堂,梦中时一过。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越州道中杂诗十三首(其五)

浮云作秋阴,细雨如朝雾。

放形山水间,意适无艰步。

忽遇古招提,空翠森回互。

倚杖听泉鸣,悠然不能去。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