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上人蜗舍

昔在焦居士,野宿蜗牛庐。

今津又继之,结草王城居。

容膝审易安,盖头无复馀。

心澄动境寂,意远陋室虚。

我家数亩田,荒荟自垦除。

茆檐正如此,日入归荷锄。

一朝寓华屋,慨然念村墟。

疵物傥有激,投老同归欤。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从简朴到奢华的生活转变,以及由此引发的内心情感波动。诗人以“昔”与“今”的对比,展现了从“焦居士”式的朴素生活到“结草王城居”的华丽转变。

“昔在焦居士,野宿蜗牛庐。” 开篇即以“焦居士”和“蜗牛庐”象征过去简朴的生活状态,用野外露宿和蜗牛壳比喻,形象地描绘出生活的艰苦与简陋。

“今津又继之,结草王城居。” 转而描述现在的变化,从野外迁至繁华都市居住,用“结草”来比喻搭建住所,暗示生活条件的改善。

“容膝审易安,盖头无复馀。” 这两句表达了对当前生活状态的审视,虽然容身之所已较为舒适,但内心却感到某种缺失或不满足。

“心澄动境寂,意远陋室虚。” 诗人的心境在转变中变得平静,但对过去的简朴生活仍怀有深深的怀念,即使身处豪华居所,内心依然向往那份简单与宁静。

“我家数亩田,荒荟自垦除。” 回忆起自己曾拥有的田园生活,诗人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情感,即使现在生活在城市,心中仍保留着对自然的渴望。

“茆檐正如此,日入归荷锄。” 描述了诗人每日劳作的情景,即使在简陋的茅檐下,也乐于耕作,体现了他对劳动的热爱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一朝寓华屋,慨然念村墟。” 最后,诗人感慨于从简朴到奢华的转变,心中不禁怀念起曾经的乡村生活,表达了对过去生活方式的留恋。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回忆,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变迁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简朴生活的怀念之情。

收录诗词(421)

韩驹(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论家。学者称他陵阳先生。少时以诗为苏辙所赏。徽宗政和初,召试舍人院,赐进士出身,除秘书省正字,因被指为苏轼之党谪降,后复召为著作郎,校正御前文籍。宣和五年(1123)除秘书少监,六年,迁中书舍人兼修国史。高宗立,知江州。绍兴五年(1135)卒。写诗讲究韵律,锤字炼句,追求来历典故,写有一些反映现实生活的佳作,有《陵阳集》四卷,今存

  • 字:子苍
  • 号:牟阳
  • 籍贯:陵阳仙井(治今四川仁寿)
  • 生卒年:1080~1135

相关古诗词

夏日过中寂堂

苦热倦中夜,黎明与鸡兴。

匪云事干谒,庶以逃炎蒸。

驾言城东庐,停轨日未升。

白簟帷薄縠,青盆水寒冰。

凉飙从天来,一扫槃中蝇。

聊除咂肤厄,谅岂棕拂能。

揽衣念归去,谓是天候澄。

超视尚午景,世故何相仍。

形式: 古风 押[蒸]韵

送蜀僧潮音归乡

野水有善溉,山云忽为霖。

古来出世士,亦有利物心。

上人成都来,袈裟尘土侵。

两屦踏京国,一钵提丛林。

诸公握手旧,孰不低垂簪。

尚陋汤休诗,肯鼓庭兰琴。

独说众妙行,听者开烦襟。

我作五字偈,弥天识潮音。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赠蔡伯世

君家夫人林下风,长斋绣佛鸣金钟。

侍儿百指亦清净,凌晨梵呗声摩空。

潭潭大第依乔木,日午捲帘按丝竹。

古调犹歌于蔿于,丽词不唱新翻曲。

有美一子天麒麟,孟嘉外孙见渊明。

扫地焚香坐弦诵,不闻梵呗连歌声。

俗子何由共杯酒,容我叩门呼小友。

欲求百万钱买邻,倒囊只有诗千首。

安得一把茆盖头,榆林从君父子游。

敢期丝竹娱下客,但喜白业同精修。

秃襟短帽纷纷是,眼明见此褒衣士。

和诗论道有馀闲,为语故家遗俗事。

形式: 古风

赠赵伯鱼

昔君叩门如啄木,深衣青纯帽方屋。

谓是诸生延入门,坐定徐言出公族。

尔曹气味那有此,要是胸中期不俗。

荆州早识高与黄,诵二子句声琅琅。

后生好学果可畏,仆常倦谈殊未详。

学诗当如初学禅,未悟且遍参诸方。

一朝悟罢正法眼,信手拈出皆成章。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