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病来久不上层台,窗有蛛丝径有苔。
为报园花莫惆怅,故教太守及春来。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因病久居家中,未能登上高台远眺的凄凉情景。窗棂上结满蛛丝,路径间长出青苔,显露出一派荒凉与孤寂的情状。这不仅是对个人处境的描述,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寂寞与淡漠。但在最后,诗人却以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似乎要告诫自己或他人,不必为园中的花朵而感到惆怅,因为春天将至,一切都会重生。这里的“故教太守及春来”,既可能是对个人情感的慰藉,也可能是在提醒那些有权势的人,在自然轮回中,万物皆会更新。
诗中通过对比手法,把病中的自己与未来的春天进行了对照,表达了一种超越现实境遇、乐观期待的心态。同时,这也体现出古人对于生命循环的认知,以及面对困境时那种积极向上的哲学态度。
在艺术表现上,诗人运用了生动鲜活的意象,如“病来久不上层台”、“窗有蛛丝径有苔”等,将内心的情感与外部景物融合,使得整个画面生动而富有情感色彩。这种通过景物描写来抒发情感的手法,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艺术技巧,能够让读者在阅读时产生强烈的共鸣。
不详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谁道原头春未回,柳梢黄软冻齐开。
争惊腊日峥嵘尽,忽问田翁乞野梅。
野岸北风归客愁,浮烟不动雨飕飕。
围成野色萦纡岸,点破湖光三四鸥。
风荡云容不成雪,柳偷春色放冲寒。
湖边艇子冲烟去,天畔青山隔雨看。
湖北风来吹晓钟,湖边渔客闭船篷。
波光不动天光阔,更在浮烟细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