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百一十七首(其四十三)

九十日春今欲过,人生能见几韶光。

秦源方被桃花误,隋岸还看柳絮狂。

拄杖子,知不迁义,缄封不密,满口嚼冰霜。

千言万语无人会,又逐流莺过短墙。

形式: 偈颂 押[阳]韵

翻译

春天已经过去大半,人生中能有多少美好的时光。
秦地源头被桃花迷住,隋朝河岸又见柳絮乱舞。
手握拐杖,坚守道义,但心事难以隐藏,满腹忧愁如嚼冰雪般冷硬。
纵有千言万语无人理解,只能随风中的黄莺飞过短墙。

注释

九十日:春天九十天。
春:春天。
今欲过:即将过去。
韶光:美好的时光。
秦源:指秦地源头。
桃花误:被桃花迷惑。
隋岸:隋朝的河岸。
柳絮狂:柳絮纷飞。
拄杖子:手杖。
知不迁义:坚守道义。
缄封不密:心事无法隐瞒。
满口嚼冰霜:满心忧虑如同嚼冰。
无人会:无人理解。
流莺:黄莺。
短墙:矮墙。

鉴赏

这首宋朝释绍昙的偈颂,以春天即将过去为引子,表达了对时光易逝的感慨。"九十日春今欲过",简洁地描绘了春光短暂的景象,暗示人生如春,稍纵即逝。接下来,诗人通过"秦源方被桃花误,隋岸还看柳絮狂",将桃花和柳絮拟人化,形象地写出春天的繁华与轻狂,同时也暗含着对世事无常的寓言。

"拄杖子,知不迁义",杖杖自比,表达出诗人坚守道义的决心,即使年老体衰,也不改变初衷。"缄封不密,满口嚼冰霜",则以比喻手法,形容内心的坚定和清冷,即使言语难以被人理解,也坚持自我,不随波逐流。

最后两句"千言万语无人会,又逐流莺过短墙",进一步深化了孤独感,即便有再多的见解和情感,也无法得到共鸣,只能任由它们随流莺飞过短墙,消失在视线之外。整首诗寓情于景,借物抒怀,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891)

释绍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理宗淳祐九年(一二四九),住庆元府佛陇□□禅寺。景定元年(一二六○),住平江府法华禅寺。五年,住庆元府雪窦资圣禅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住庆元府瑞岩山开善禅寺。元成宗元贞三年卒。有《希叟绍昙禅师语录》一卷、《希叟绍昙禅师广录》七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居径《拜呈日本国栗棘庵诸位尊属禅师》。诗,以辑自《语录》《广录》者及其中单编之偈颂编为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 字:希叟
  • 生卒年:?~一二九七

相关古诗词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其四十二)

祖父田园,积年荒废。农不务耕,渔专讨利。

彻底掀翻自有人,去尽残芦并败苇。

雁过长空,影沉寒水,字字声声说大义。

形式: 偈颂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其四十一)

家在蓬莱,霓裾粲霞。步虚声有节,观徼念无差。

护剑苍虬鸣宝匣,听琴瘦鹤倚庭花。

丹成九转,符扫群邪。

不负东林莲社约,乘轺来访竺仙家。

虎溪分未得,款吃赵州茶。

形式: 偈颂 押[麻]韵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其四十)

人从雪峰来,接得乳峰信。

报道古涧寒泉,涌出千丈飞雪。

推倒妙高台,掀翻乌石岭。

松山土主冷地翻身,隐潭龙王梦中惊醒。

郎忙抖擞精神,念一道离怖畏真言,南无三满多,没驮喃,唵部龄,唵齿龄。

吽吽,急急如律令。

三世诸佛立地听,梵语华言难改正。

形式: 偈颂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其三十九)

独坐大雄峰,临机多弄险。

遭虎口杀活不分,脱狐身真假难辨。

那堪创立清规,平地深深坑堑。

结成不共戴天雠,烧炷枫香解释休。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