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百一十七首(其四十)

人从雪峰来,接得乳峰信。

报道古涧寒泉,涌出千丈飞雪。

推倒妙高台,掀翻乌石岭。

松山土主冷地翻身,隐潭龙王梦中惊醒。

郎忙抖擞精神,念一道离怖畏真言,南无三满多,没驮喃,唵部龄,唵齿龄。

吽吽,急急如律令。

三世诸佛立地听,梵语华言难改正。

形式: 偈颂

翻译

有人从雪山而来,接到乳峰的讯息。
告知古老的涧泉,涌出的水如千丈飞雪般洁白。
推倒了妙高台,掀翻了乌石岭。
松山的主人在寒冷之地觉醒,深潭中的龙王也在梦中惊醒。
郎君急忙振奋精神,念诵一道驱除恐惧的真言,南无三满多,没驮喃,唵部龄,唵齿龄。
吽吽,如同法律命令一般迅速。
三世的佛祖当下倾听,梵文与汉语难以更改其意。

注释

雪峰:雪山。
乳峰:象征着圣洁或信息。
古涧:古老的溪谷。
寒泉:冰冷的泉水。
妙高台:可能指修行的高台。
乌石岭:黑色的山岭。
松山:以松树为主的山。
隐潭:隐蔽的深潭。
郎忙:男子匆忙。
离怖畏真言:驱除恐惧的咒语。
南无三满多:佛教用语,表示敬礼和祈求。
吽吽:佛教密宗的结束音节。
急急如律令:紧急且有约束力的命令。
三世诸佛: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所有佛。
梵语华言:梵文和汉语。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绍昙的作品,以生动的意象和富有禅意的语言描绘了一幅雪山修行的景象。诗人以"人从雪峰来"开篇,形象地传达了修行者历经艰辛到达高山之巅的信息。"古涧寒泉,涌出千丈飞雪",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清冷而纯净的泉水仿佛飞雪般涌出,象征着内心的清净与觉悟。

接下来的诗句"推倒妙高台,掀翻乌石岭",通过动态的场景,表达了修行者超越世俗、打破界限的决心。"松山土主冷地翻身,隐潭龙王梦中惊醒",进一步强化了修行者带来的震撼,暗示着佛法的力量可以唤醒沉睡的万物。

最后,诗人以"郎忙抖擞精神",描述修行者在面对佛法时的专注与振奋,通过一系列咒语"南无三满多,没驮喃,唵部龄,唵齿龄",展现了佛教密宗的仪式感。"吽吽,急急如律令"强调了咒语的严肃性和紧迫性,"三世诸佛立地听"则表达了对佛法无上威严的敬畏。

整首诗以修行者的内心体验和佛法的显现为线索,寓言式地展现了禅修者追求真理的过程,以及佛法对于人心的洗涤和启示作用。

收录诗词(891)

释绍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理宗淳祐九年(一二四九),住庆元府佛陇□□禅寺。景定元年(一二六○),住平江府法华禅寺。五年,住庆元府雪窦资圣禅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住庆元府瑞岩山开善禅寺。元成宗元贞三年卒。有《希叟绍昙禅师语录》一卷、《希叟绍昙禅师广录》七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居径《拜呈日本国栗棘庵诸位尊属禅师》。诗,以辑自《语录》《广录》者及其中单编之偈颂编为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 字:希叟
  • 生卒年:?~一二九七

相关古诗词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其三十九)

独坐大雄峰,临机多弄险。

遭虎口杀活不分,脱狐身真假难辨。

那堪创立清规,平地深深坑堑。

结成不共戴天雠,烧炷枫香解释休。

形式: 偈颂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其三十八)

一点心灯,寒光灿烂。今古长明,几人著眼。

诸方老冻脓,烧畬种粟,三呼三应,妙悟水因,眉间挂剑。

虽然列焰分辉,当暗中有明,当明中有暗。

而今拈出普请看,出格元宵,何妨赏玩。

形式: 偈颂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其三十七)

正月一,是新年。家家庆贺,处处喧阗。

惟有拄杖子,不随时变。松根稳坐,石上安眠。

蓦地放憨歌一曲,啰啰哩啰啰哩啰。

木人听不足,瘦立绿萝烟。

形式: 偈颂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其三十六)

半夜逾城,六年栖雪。饿得肠枯,冻得骨折。

那更见明星,两眼添重屑。

后代儿孙苦證羊,一年一度争饶舌。

正法眼藏,宜乎向这瞎驴边灭。

形式: 偈颂 押[屑]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