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无正

浩浩昊天,不骏其德。降丧饥馑,斩伐四国。旻天疾威,弗虑弗图。舍彼有罪,既伏其辜。若此无罪,沦胥以铺。

周宗既灭,靡所止戾。正大夫离居,莫知我勚。三事大夫,莫肯夙夜。邦君诸侯,莫肯朝夕。庶曰式臧,覆出为恶。

如何昊天,辟言不信。如彼行迈,则靡所臻。凡百君子,各敬尔身。胡不相畏,不畏于天?

戎成不退,饥成不遂。曾我暬御,憯憯日瘁。凡百君子,莫肯用讯。听言则答,谮言则退。

哀哉不能言,匪舌是出,维躬是瘁。哿矣能言,巧言如流,俾躬处休!

维曰予仕,孔棘且殆。云不何使,得罪于天子;亦云可使,怨及朋友。

谓尔迁于王都。曰予未有室家。鼠思泣血,无言不疾。昔尔出居,谁从作尔室?

形式: 四言诗

翻译

你这浩瀚无际的长天上苍,从不肯普照你的恩惠之光。只管降下遍地丧亡和饥荒,残害四方诸侯让百姓遭秧。老天爷挟着秋风施展暴虐,肆无忌惮不管不顾也不想。放任那些有罪的逃之夭夭,让他们的罪行全得以隐藏。相反像这些无罪的老百姓,一个挨一个相继沦落丧亡。
大周天子宗亲已经被灭亡,哪里也找不到落脚的地方。爵高位显的大夫四散流亡,全然不理解我的劳苦忧伤。那些司徒公卿中下大夫们,不肯早起晚睡为国事奔忙。各邦国君王和列位诸侯啊,不肯朝夕陪王伴驾在身旁。那些平民百姓原本很善良,反倒起来为非作歹反朝堂。
你为什么这样啊我的苍天?合法度的话你一句听不见!就好比那走路的慢慢腾腾,永远不能到达目的地终点。你们这些自命不凡的君子,一个个明哲保身不敢承担!为什么再不敬畏周室天子,为什么再不敬畏浩浩长天?
兵祸已经酿成一时难退却,饥荒已经成灾局面扭转难。我们这些昔日的近臣侍卫,愁惨惨一天天地憔悴不堪。你们这些自命不凡的君子,一个个不肯勤于问政进谏。听到顺耳的话就随口搭腔,听到谗言委委琐琐退一边。
可怜啊!那不善言谈之人,其实他们并不是笨嘴拙舌,他们是投入工作鞠躬尽瘁!可贺啊!那能言善辩之辈,靠能说会道一套套如流水,做了不倒翁永远处高官位!
世人都说这从政为官之事,要求非常之高高而且危险。如果说话办事不顺从旨意,就会从天子那里招致罪愆。如果说话办事顺从了旨意,就会从朋友那里受到埋怨。
明明告诉你快点迁到王都,你张口就说还没建成房屋。闻听此言我忧愤血泪哭出,没有一句不痛彻我的肺腑!想当初你仓皇出逃的时候,又有谁给你造好华舍大屋!

注释

浩浩:广大的样子。
昊天:犹言“皇天”。
骏:长,美。
降丧饥馑:上天降下了死亡和饥荒。
斩伐:犹言“残害”。
四国:四方诸侯之国,犹言“天下四方”。
疾威:暴虐。
虑、图:二字同义,都是考虑、谋划的意思。
既:尽。
伏:隐匿、隐藏。
辜:罪。
舍:舍弃。
沦胥:沉没、陷入。
铺:同“痡”,病苦。
周宗:即“宗周”,指西周王朝。
靡所:没处。
止戾:安定、定居。
正大夫:长官大夫,即上大夫。
勩:劳苦。
三事大夫:指三公,即太师、太傅、太保。
邦君:封国的君主。
莫肯朝夕:庶:庶几,表希望。
式:语首助词。
臧:好,善。
覆:反。
辟言:正言,合乎法度的话。
行迈:出走、远行。
臻:至。
所臻,所要到达的地方。
敬:谨慎。
胡:何。
遂:通“坠”,消亡。
曾:何。
暬御:侍御。
国王左右亲近之臣。
憯憯:忧伤。
瘁:劳苦、憔悴。
讯:读为“谇”,谏诤。
听言:顺耳之言。
答:应。
谮言:诋毁的话,此指批评。
出:读为“拙”,笨拙。
躬:亲身。
瘁:病。
或谓憔悴。
哿:欢乐。
能言:指能说会道的人。
休:美好。
维:句首助词。
于仕:去做官。
孔:很。
棘:比喻艰难。
殆:危险。
尔:指上言正大夫、三事大夫等人。
鼠:通“癙(shǔ)”:忧伤。
疾:通“嫉”,嫉恨。
从:随。
作:营造。

鉴赏

这首诗是中国古代的作品,语言古朴,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天道的疑问和对世事的感慨。诗中“浩浩昊天,不骏其德”一句,直接点出了诗人的主题,即对上天不公义理的质疑。接着“降丧饥馑,斩伐四国”则描述了自然灾害和战争带来的苦难,反衬出天道的不仁。

在“旻天疾威,弗虑弗图”中,诗人表达了对上天行事毫无考虑和规划的不满。接下来的“舍彼有罪,既伏其辜。若此无罪,沦胥以铺”则是说,如果有人犯错,则遭受惩罚;如果无罪,却仍然受到不幸,这种对比强化了诗人对天道公正性的怀疑。

“周宗既灭,靡所止戾。正大夫离居,莫知我勚”一段,表达了诗人对于周王室的灭亡和贵族流离失所的无奈与悲哀。随后“三事大夫,莫肯夙夜。邦君诸侯,莫肯朝夕”则是说,即使是尊贵的大夫或国家的君主,也无法在早晚之交维持自己的地位,这种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让人感到无所适从。

“庶曰式臧,覆出为恶。如何昊天,辟言不信”中,诗人指责了世间的虚伪和上天的话语不可信用。“如彼行迈,则靡所臻”则是说,如果像他们那样随波逐流,就会迷失方向。

“凡百君子,各敬尔身。胡不相畏,不畏于天”一句,是对世人的一种提醒,告诫大家应该自爱且害怕上天的警示。但接下来的“戎成不退,饥成不遂。曾我御,憯憯日瘁”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和饥荒无法避免的无奈。

“凡百君子,莫肯用讯。听言则答,谮言则退。哀哉不能言,匪舌是出,维躬是瘁”这段话,是对那些不愿意说真话、只会随声附和的世人的一种批评。而“哿矣能言,巧言如流,俾躬处休。维曰于仕,孔棘且殆”则是在赞美那些能够直言真理的人,同时也表达了对于官场险恶的感慨。

最后,“云不可使,得罪于天子。亦云可使,怨及朋友”一句,是诗人对待遇之事的两难选择——如果不顺从,就可能触怒君主;如果顺从,则可能背弃友情。“谓尔迁于王都,曰予未有室家”则是说,即便是被流放到王都,也只得承认自己没有家庭。

“鼠思泣血,无言不疾。昔尔出居,谁从作尔室”这最后一段话,是诗人对于那些失去家园的人的同情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灾害、战争、社会动荡等现象的描述,以及对天道公正性的质疑,展现了诗人深刻的历史感悟和对人生境遇的复杂情感。

收录诗词(305)

诗经(先秦)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小旻

旻天疾威,敷于下土。谋犹回遹,何日斯沮?谋臧不从,不臧覆用。我视谋犹,亦孔之邛。

潝潝訿訿,亦孔之哀。谋之其臧,则具是违。谋之不臧,则具是依。我视谋犹,伊于胡厎。

我龟既厌,不我告犹。谋夫孔多,是用不集。发言盈庭,谁敢执其咎?如匪行迈谋,是用不得于道。

哀哉为犹,匪先民是程,匪大犹是经。维迩言是听,维迩言是争。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

国虽靡止,或圣或否。民虽靡膴,或哲或谋,或肃或艾。如彼泉流,无沦胥以败。

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形式: 四言诗

小宛

宛彼鸣鸠,翰飞戾天。我心忧伤,念昔先人。明发不寐,有怀二人。

人之齐圣,饮酒温克。彼昏不知,壹醉日富。各敬尔仪,天命不又。

中原有菽,庶民采之。螟蛉有子,蜾蠃负之。教诲尔子,式穀似之。

题彼脊令,载飞载鸣。我日斯迈,而月斯征。夙兴夜寐,毋忝尔所生。

交交桑扈,率场啄粟。哀我填寡,宜岸宜狱。握粟出卜,自何能穀?

温温恭人,如集于木。惴惴小心,如临于谷。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形式: 四言诗

小弁

弁彼鸒斯,归飞提提。民莫不谷,我独于罹。

何辜于天,我罪伊何。心之忧矣,云如之何。

踧踧周道,鞫为茂草。我心忧伤,惄焉如捣。

假寐永叹,维忧用老。心之忧矣,疢如疾首。

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

不属于毛,不离于里。天之生我,我辰安在。

菀彼柳斯,鸣蜩嘒嘒。有漼者渊,萑苇淠淠。

譬彼舟流,不知所届。心之忧矣,不遑假寐。

鹿斯之奔,维足伎伎。雉之朝雊,尚求其雌。

譬彼坏木,疾用无枝。心之忧矣,宁莫之知。

相彼投兔,尚或先之。行有死人,尚或墐之。

君子秉心,维其忍之。心之忧矣,涕既陨之。

君子信谗,如或酬之。君子不惠,不舒究之。

伐木掎矣,析薪扡矣。舍彼有罪,予之佗矣。

莫高匪山,莫浚匪泉。君子无易由言,耳属于垣。

无逝我梁,无发我笱。我躬不阅,遑恤我后。

形式: 四言诗

巧言

悠悠昊天,曰父母且。无罪无辜,乱如此幠。昊天已威,予慎无罪。昊天大幠,予慎无辜。

乱之初生,僭始既涵。乱之又生,君子信谗。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君子如祉,乱庶遄已。

君子屡盟,乱是用长。君子信盗,乱是用暴。盗言孔甘,乱是用餤。匪其止共,维王之邛。

奕奕寝庙,君子作之。秩秩大猷,圣人莫之。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跃跃毚兔,遇犬获之。

荏染柔木,君子树之。往来行言,心焉数之。蛇蛇硕言,出自口矣。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彼何人斯?居河之麋。无拳无勇,职为乱阶。既微且尰,尔勇伊何?为犹将多,尔居徒几何?

形式: 四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