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水仙

弱水唤灵帆。讯杳青鸾。五铢衣薄怯凭栏。

昨夜海山风露气,凉透双鬟。波路碧如烟。

罗袜生寒。点尘红不到湘天。

一朵仙云飘欲起,偏堕人间。

形式:

鉴赏

这首《浪淘沙·水仙》是清朝末年至近代初的易顺鼎所作,描绘了一幅水仙花的幽静而神秘的画面。"弱水唤灵帆",以弱水象征神秘的水域,暗示水仙如仙子般出没于水中,呼唤着灵性的帆舟。"讯杳青鸾",青鸾是神话中的神鸟,这里形容水仙的信息难以寻觅,增添了神秘感。

"五铢衣薄怯凭栏",将水仙比作身披轻薄五铢衣的女子,她娇弱得不敢倚靠栏杆,形象生动。"昨夜海山风露气,凉透双鬟",描绘了水仙在夜晚海风中,发髻被露水打湿,显得更加清新脱俗。

"波路碧如烟",写出水仙所在之处波光粼粼,如同烟雾缭绕,意境优美。"罗袜生寒",进一步强调水仙的冷艳气质,仿佛她的罗袜都带着寒意。"点尘红不到湘天",以红尘比喻世俗,表达水仙超凡脱俗,不染尘世纷扰。

最后两句"一朵仙云飘欲起,偏堕人间",犹如水仙仙气飘然,本应升入仙界,却意外地落入人间,给人留下遐想的空间,也表达了诗人对水仙的欣赏和惋惜之情。整体上,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水仙的清冷之美,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收录诗词(612)

易顺鼎(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实父、中硕,、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 字:实甫
  • 号:忏绮斋
  • 籍贯:龙阳(今湖南汉寿)
  • 生卒年:1858~1920

相关古诗词

金缕曲.戊寅元夕

蓦地东风起。又催成、最无聊赖,困人天气。

年去年来都休问,但以愁为甲子。

应付与冷唫闲醉。

天外梅花游仙梦,冻云堆、拥出春如此。

尘海事,一悲喜。俊游情绪分明记。

旧行春、满城箫鼓,镫楼十里。

细雨轻寒江南夜,响竹敲残腊尾。

有几个小门深闭。

笑语沈沈春帘隔,想残妆、正倚熏笼睡。

今何夕,闷而已。

形式:

沁园春.小斋开同心兰一枝,为赋此解

草红心耶,花素心耶,同心此兰。

正倚篁幽泣,邀回露眼,窥萝靓笑,对亸风鬟。

何处神君,旧家儿女,一碧湘魂欲化烟。

东皇力,让灵均今日,清艳能兼。紫钗敲韵珊珊。

漫分付、笼鹦说晓寒。

尽捧当怨雨,矉原非效,印来香月,梦不成单。

秋士年华,春人影事,从古双修福慧难。

真开也,算相思北渚,称意西天。

形式:

蝶恋花

碧玉情人初十五。生小江南,险被春愁误。

才说郎心同妾苦。心头便有郎来住。

难得相逢通一语。痴立花前,占断春归路。

莫倚东风唫梦雨。怕他飘尽华年去。

形式:

徵招.红梅

阑干一角天西路,乱霞中有人倚。

才别焰摩宫,带二分虹气。玉颜春半醉。

怕病酒、年华似水。叠叠红罗,销魂画出,南唐亭子。

低唱暗香词,妆楼远、曾向花前弹泪。

吹瘦十年箫,甚东风如此。山扉和梦闭。

更无奈、翠禽啼起。要坚忍,今夜春寒,话绛仙身世。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