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戊寅元夕

蓦地东风起。又催成、最无聊赖,困人天气。

年去年来都休问,但以愁为甲子。

应付与冷唫闲醉。

天外梅花游仙梦,冻云堆、拥出春如此。

尘海事,一悲喜。俊游情绪分明记。

旧行春、满城箫鼓,镫楼十里。

细雨轻寒江南夜,响竹敲残腊尾。

有几个小门深闭。

笑语沈沈春帘隔,想残妆、正倚熏笼睡。

今何夕,闷而已。

形式: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元宵节夜晚的景象和词人的内心感受。"蓦地东风起",东风乍起,暗示着春天的到来,然而词人却感到"最无聊赖,困人天气",心情低落。他感叹时光荏苒,岁月如愁,将愁绪比作甲子计时,借酒浇愁,沉溺于梦境之中,期待春天能带来一丝暖意。

上片通过写梅花飘零、冻云压境,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冷漠和对理想中的春景的向往。词人回忆往昔热闹的元宵佳节,满城箫鼓、灯火通明,而今却只剩下"细雨轻寒"和"小门深闭"的寂寥。他想象那些女子可能正在闺中慵懒地倚着熏笼,沉浸在春梦中。

下片直接抒发了词人的孤寂之情,"笑语沈沈春帘隔"描绘出他人欢声笑语的对比,更显自己内心的落寞。结尾"今何夕,闷而已"直抒胸臆,表达出词人元夕之夜的孤独和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元夕为背景,通过描绘节日氛围的变化和个人心境的转变,展现了词人对过去繁华的怀念和对当下孤寂的感慨,具有浓郁的情感色彩。

收录诗词(612)

易顺鼎(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实父、中硕,、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 字:实甫
  • 号:忏绮斋
  • 籍贯:龙阳(今湖南汉寿)
  • 生卒年:1858~1920

相关古诗词

沁园春.小斋开同心兰一枝,为赋此解

草红心耶,花素心耶,同心此兰。

正倚篁幽泣,邀回露眼,窥萝靓笑,对亸风鬟。

何处神君,旧家儿女,一碧湘魂欲化烟。

东皇力,让灵均今日,清艳能兼。紫钗敲韵珊珊。

漫分付、笼鹦说晓寒。

尽捧当怨雨,矉原非效,印来香月,梦不成单。

秋士年华,春人影事,从古双修福慧难。

真开也,算相思北渚,称意西天。

形式:

蝶恋花

碧玉情人初十五。生小江南,险被春愁误。

才说郎心同妾苦。心头便有郎来住。

难得相逢通一语。痴立花前,占断春归路。

莫倚东风唫梦雨。怕他飘尽华年去。

形式:

徵招.红梅

阑干一角天西路,乱霞中有人倚。

才别焰摩宫,带二分虹气。玉颜春半醉。

怕病酒、年华似水。叠叠红罗,销魂画出,南唐亭子。

低唱暗香词,妆楼远、曾向花前弹泪。

吹瘦十年箫,甚东风如此。山扉和梦闭。

更无奈、翠禽啼起。要坚忍,今夜春寒,话绛仙身世。

形式:

高阳台.寄张荫庐,即用其志归赠内韵并原调,时张在白香湖

笛尾携凉,篷腰束暝,半江离色平分。

桃叶归来,嫩红销尽湘裙。

蛮山剩对孤花在,瘦东风、吹不成春。黯消魂。

十载清愁,细与莺论。

白湖烟水都梁月,写词仙别后,无恙唫身。

话雨年华,依然酒冷镫昏。

珠帘休问扬州梦,怕妆台、有个人嗔。渺停云。

寻到天涯,一角楼存。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