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衣衿尽湿抱书三徙因诵坡公一夕成三迁之句即用其句和其韵

夜气凉复佳,夕寝方陶然。

我居海之南,老屋阅岁年。

习久安其陋,讵云选地偏。

独恨微官系,未便营舍田。

常思枝鹿游,此地可卜廛。

万感攒中夜,雷声复搅眠。

破屋雨重重,一夕成三迁。

侍儿抱残书,堆拥向案前。

冷灶已沈火,敲石又无烟。

因叹在官贫,或不愧昔贤。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在简陋老屋中的生活情境,以及面对官职束缚与生活困顿的感慨。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无奈的反思。

首句“夜气凉复佳,夕寝方陶然”,描绘了夜晚空气的凉爽宜人,诗人沉浸在宁静的睡眠中,享受着内心的平和与满足。接着,“我居海之南,老屋阅岁年”两句,点明了诗人的居住环境——海边的老屋,岁月的痕迹在其中显现。

“习久安其陋,讵云选地偏”表达了诗人对居住环境的适应与接受,认为这里虽简陋,但并非偏远之地。然而,“独恨微官系,未便营舍田”流露出诗人对官职束缚的不满,渴望摆脱官职的羁绊,拥有自己的田产。

“常思枝鹿游,此地可卜廛”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在这样的地方定居,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然而,“万感攒中夜,雷声复搅眠”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在夜晚被各种思绪困扰,难以入眠。

“破屋雨重重,一夕成三迁”描述了恶劣的天气导致居住条件恶化,一夜之间不得不三次搬迁,生活条件的艰苦可见一斑。“侍儿抱残书,堆拥向案前”描绘了侍女怀抱残缺的书籍,围绕在案桌前的情景,体现了生活的贫困与艰难。

“冷灶已沈火,敲石又无烟”进一步展示了生活的困顿,连做饭的灶火都已熄灭,即使尝试重新点燃也无济于事。最后,“因叹在官贫,或不愧昔贤”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感慨,虽然在官场贫困,但或许能以此自勉,不愧对古代贤者的风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由与贫困生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官场束缚的无奈与渴望解脱的情感。

收录诗词(1344)

李之世(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生朝自寿示诸生和子由生日

蠕动皆含灵,脩短亦不一。

偶然脩短之,岂必天所骘。

俗士强安排,持券邀所必。

至人冥于虚,君子践其实。

体堕形匪拘,神藏聪可黜。

潜然返厥初,生理亦云毕。

我年过半百,所遇半凶吉。

流坎乘化运,憺漠守神室。

未免与俗缘,所欠焚研笔。

我自观其生,君勿庆余日。

形式: 古风 押[质]韵

怀归和送芝道人

有士不可名,强字曰长度。

戴发依空门,绾绶仍儒步。

一苇泛重溟,四年海上住。

琼南非我乡,海北将问渡。

水云道者装,瓢衲僧行具。

问我归时因,即是来时路。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茅斋夜酌示诸生和迁居之夕闻邻舍儿读书

蛙宫陈乐部,阶树应时禽。

虽无山水缘,耳畔足清音。

斋中何所有,木榻与布衾。

门庭多韵士,弦诵间豪吟。

灵气归海潮,自北以至南。

海霞朝夕变,涛声自古今。

人生如风萍,一别即商参。

念此恻中肠,惟赖酒杯深。

坐客扬清歌,歌罢还复斟。

颓然遂至醉,无言对韵琴。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和饮酒(其一)

我不能饮酒,酒亦厌薄之。

试问清醒徒,何如浊醉时。

清浊两不受,醉醒宁在兹。

未饮颜先酡,客亦不我疑。

空杯谎枯肠,权为酷客持。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