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送王晙巡边应制

六月歌周雅,三边遣夏卿。

欲施攻战法,先作简稽行。

礼乐知谋帅,春秋识用兵。

一劳堪定国,万里即长城。

策有和戎利,威传破虏名。

军前雨洒道,楼上月临营。

别藻瑶华降,同衣锦襮荣。

关山由义近,戎马为恩轻。

丝竹路傍散,风云马上生。

朝廷谓吉甫,邦国望君平。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翻译

六月时分歌颂《周雅》,派遣贤臣治理边疆。
计划进攻策略,先考察实施细节。
礼仪音乐中体现智者领军,春秋史册里懂得用兵之道。
一次辛劳足以安定国家,万里疆土如长城般坚固。
和平策略有利,威望源于破敌功绩。
军行途中雨露滋润道路,营楼之上月光照亮士兵。
华丽的辞藻如瑶华降下,共享荣耀如同穿锦袍。
因道义接近关山,对将士的恩情更显珍贵。
路边传来丝竹声,马上风云变幻生起豪情。
朝廷视你为吉甫一样的贤才,国家期待你的平定之力。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将军出征的壮观场景,展现了古代中国对战争与和平的态度。开篇“六月歌周雅,三边遣夏卿”表明是在炎热的六月,国之重臣被派往边疆,显示出国家对于边防的重视。

“欲施攻战法,先作简稽行”则透露出战争前的慎重准备和筹谋。诗人通过“礼乐知谋帅,春秋识用兵”强调了军事行动必须结合礼制与时令,这不仅体现了古代文化中礼与兵的辩证统一,也反映出诗人的深厚文化素养。

“一劳堪定国,万里即长城”表明了一旦战争爆发,其影响力之大可比长城,显示了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接下来的“策有和戎利,威传破虏名”则彰显出军事胜利所带来的荣耀与震慑力。

诗中还运用了一系列生动的意象,如“军前雨洒道,楼上月临营”,描绘了军队行进时雨后的湿润以及夜晚月光下的营寨景象;“别藻瑶华降,同衣锦襮荣”则形容了一种美好和平的场景,显示出战争结束后人们对和平的向往。

最后,“关山由义近,戎马为恩轻”,表达了边疆之战与国家之间的深厚情感;“丝竹路傍散,风云马上生”则描绘了一种军旅生活中的艺术享受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整首诗通过对战争准备、战争影响、和平美好的描述,以及对国家安全和文化传承的强调,展现了诗人对于军事行动的深刻认识和其所处时代背景下的思考。

收录诗词(351)

张说(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政治家。一字说之。原籍范阳(今河北涿县),世居河东(今山西永济),徙家洛阳

  • 字:道济
  • 生卒年:667年~730年

相关古诗词

奉和圣制途经华岳应制

西岳镇皇京,中峰入太清。

玉銮重岭应,缇骑薄云迎。

霁日悬高掌,寒空类削成。

轩游会神处,汉幸望仙情。

旧庙青林古,新碑绿字生。

群臣愿封岱,还驾勒鸿名。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奉和圣制喜雪应制

圣德与天同,封峦欲报功。

诏书期日下,灵感应时通。

触石云呈瑞,含花雪告丰。

积如沙照月,散似面从风。

舞集仙台上,歌流帝乐中。

遥知百神喜,洒路待行宫。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奉和圣制寒食作应制

寒食春过半,花秾鸟复娇。

从来禁火日,会接清明朝。

斗敌鸡殊胜,争毬马绝调。

晴空数云点,香树百风摇。

改木迎新燧,封田表旧烧。

皇情爱嘉节,传曲与箫韶。

形式: 排律 押[萧]韵

奉和圣制赐崔日知往潞州应制

圣情留曩镇,佳气翊兴王。

增戟雄都府,高车转太常。

川横八练阔,山带五龙长。

连帅初恩命,天人旧纪纲。

饯涂飞御藻,阖境自生光。

明主徵循吏,何年下凤皇。

形式: 排律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