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至仙居寺

山雨鸣钟馀,阡陌断行迹。

高刹隐回冈,流辽汎春泽。

新构门巷更,重临岁月积。

访禅草蘙径,翻经尘在席。

僧斋馀旧突,梵相悬颓壁。

乍见惊梦寤,沈思悔形役。

壮志悲虚遥,衰容感畴昔。

逝者今若何,余留增太息。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再次访问仙居寺时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佛教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首句“山雨鸣钟馀”,以山雨声与钟声交织,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寂寥的氛围。接着,“阡陌断行迹”描绘了雨水使得道路泥泞,行人稀少的景象,进一步强化了环境的宁静与孤独感。

“高刹隐回冈,流辽汎春泽”两句,通过“高刹”(高塔)隐没于回环的山冈之中,以及春水泛滥的辽阔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广阔,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渺小与短暂。

“新构门巷更,重临岁月积”则转而描述了寺内建筑的变化与时间的流逝,新修的门巷与积累的岁月形成对比,让人感受到时光的流转与变迁。

“访禅草蘙径,翻经尘在席”表现了诗人对禅学的探索与思考,草蘙径(长满杂草的小路)与翻阅经书的场景,体现了内心的平静与对外界纷扰的超脱。

“僧斋馀旧突,梵相悬颓壁”描绘了僧舍的陈旧与破败,梵像(佛像)悬挂于颓壁之上,既展现了佛教文化的悠久与庄严,也暗示了世事无常。

“乍见惊梦寤,沈思悔形役”表达了诗人初见寺庙时的恍然大悟,以及深思后对自己追求功名利禄的后悔,体现了对人生价值的重新审视。

最后,“壮志悲虚遥,衰容感畴昔”抒发了对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感慨,以及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感伤。

“逝者今若何,余留增太息”则以问句收尾,表达了对生命流逝的无奈与叹息,引人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佛教文化、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理想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具有浓郁的哲理意味和情感深度。

收录诗词(732)

罗洪先(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学者,杰出的地理制图学家。一生奋发于地理学等科学的研究,“考图观史“,发现当时地图多疏密失准、远近错误,于是亲自外出调查收集资料,准备重新编一内容丰富、地理位置准确的地图,以计里画方之法,创立地图符号图例,绘成《广舆图》。创编成地图集形式,不仅继承了朱思本制图法,还加以发展,使地图更为科学实用。堪称与墨卡托同时代的东方最伟大的地图学家

  • 字:达夫
  • 号:念庵
  • 籍贯:江西吉安府吉水黄橙溪(今吉水县谷村)
  • 生卒年:1504-1564

相关古诗词

刘师泉七十

学圣类观海,旷莽迷津涯。

自非凌空翰,焉能辨何之。

越中启关钥,吾道根良知。

良知人所同,言出靡不随。

豪杰讵常品,美植恒离离。

偶当元气合,类聚无差池。

夫君起三舍,早负绝俗资。

一接至人迹,飘飘不可羁。

脱屣冠裳途,卒业河汾师。

一诺可千古,自矢志勿移。

台省需真材,正论动主司。

翻令科目重,颇振士气卑。

计偕恣尚友,泰岳遘神奇。

无心呈妙悟,倘然窥天倪。

从兹桎梏释,大笑忘成亏。

发言近狂达,不虞下士嗤。

朋来聚且乐,独往忽若疑。

问君喟然答,圣言岂我欺。

性以善学凝,凝则立命基。

存亡系操舍,主宰贵密持。

运用未浑化,岂曰忘己私。

以此日孳孳,顿异昔所为。

烱烱非恍惚,汎应照罔遗。

并轨总一驾,万里无多岐。

譬彼工穑人,稻梁必手治。

又如遇良贾,安羡贩夫赀。

至今年七十,迈种力未疲。

灵含气自守,古谓不学衰。

揆理以卜数,卫武荣启期。

孔圣极从心,知君至有时。

君尝佐名郡,当调辄引辞。

所忻在盍簪,家庭足令仪。

青原岁寒后,白水春风披。

栖迟岁复岁,未惜知音迟。

嗟予悲晚闻,切磋时见规。

每于意会处,惟君独颔颐。

别去今三年,我病非忌医。

如何无一字,日夕空相思。

石莲洞窈窈,雪浪水瀰瀰。

旧游谁复健,此意共君期。

形式: 古风

荆门闸道中

少小负奇好,长思名山游。

薄业遵简书,忽复一纪周。

承明忝三谒,前席事不酬。

空令颜发改,丘垄荒松楸。

弱情觉缘系,浅中易骄浮。

平生惰修习,丽兹增愧忧。

蒙恩返故里,韬迹谢名流。

壮志庶可复,不为猿鹤羞。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夏怀

朅来意不适,我生当何如。

委运任流迁,与道时卷舒。

奈何日复日,忧与年岁俱。

捐外岂累物,郁中难久居。

有身恃骨肉,割弃复奚须。

万物皆得侣,而命乃我殊。

感彼鹡鸰诗,掩卷三欷歔。

形式: 古风

莳菊

陶令今不作,所好尚遗世。

眷彼篱下芳,艺我庭中地。

弱丛未盈把,顿觉景色异。

英英媚朝露,茁茁感春气。

去此驻颓颜,亦令能久视。

繁枝藉溉润,晨兴自从事。

所希纵不酬,聊寓勤生计。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