莳菊

陶令今不作,所好尚遗世。

眷彼篱下芳,艺我庭中地。

弱丛未盈把,顿觉景色异。

英英媚朝露,茁茁感春气。

去此驻颓颜,亦令能久视。

繁枝藉溉润,晨兴自从事。

所希纵不酬,聊寓勤生计。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罗洪先所作的《莳菊》。诗中描绘了诗人亲自种植菊花的情景,表达了对菊花的喜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首句“陶令今不作,所好尚遗世”借用了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示自己虽无法像陶渊明那样归隐田园,但依然保持着对自然和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接着,“眷彼篱下芳,艺我庭中地”点明了主题——种植菊花。诗人将菊花比作篱下的芳香,表达了对菊花的喜爱之情,并且亲自在庭院中栽种,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细心照料和对美的追求。

“弱丛未盈把,顿觉景色异”描述了菊花初植时的景象,虽然幼小,但已经让周围环境变得不同寻常,预示着未来花朵盛开时的美丽。

“英英媚朝露,茁茁感春气”进一步描绘了菊花的生机与活力,早晨的露珠映照出菊花的娇美,春日的气息赋予了它们生长的力量。

“去此驻颓颜,亦令能久视”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种植菊花来保持青春,延长欣赏美景的时间,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

最后,“繁枝藉溉润,晨兴自从事”说明了诗人对菊花的悉心照料,每天清晨都会起来浇水,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投入。

“所希纵不酬,聊寓勤生计”则表达了即使愿望未能完全实现,也愿意通过勤劳的生活来寄托自己的理想与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种植菊花的过程和感受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

收录诗词(732)

罗洪先(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学者,杰出的地理制图学家。一生奋发于地理学等科学的研究,“考图观史“,发现当时地图多疏密失准、远近错误,于是亲自外出调查收集资料,准备重新编一内容丰富、地理位置准确的地图,以计里画方之法,创立地图符号图例,绘成《广舆图》。创编成地图集形式,不仅继承了朱思本制图法,还加以发展,使地图更为科学实用。堪称与墨卡托同时代的东方最伟大的地图学家

  • 字:达夫
  • 号:念庵
  • 籍贯:江西吉安府吉水黄橙溪(今吉水县谷村)
  • 生卒年:1504-1564

相关古诗词

述怀示友人

悠悠望千载,千载未久陈。

共此山川居,世代递疏亲。

贻谋逮孙子,辽远如越秦。

名氏成杳绝,丘墓同飘尘。

骨肉尚若此,况彼乡与邻。

所赖在简书,遗言亦多湮。

百不一可究,六艺俱沈沦。

默默忽返顾,造化如我宾。

形骸聊一寓,旋当去吾身。

吾身既非有,其他复奚因。

踽踽诚尔异,煦煦徒为仁。

经营慷慨业,冀以名自伸。

簸弄上世语,雠校忘疲辛。

酣谑恣放达,破灭称天真。

俱谓发狂疾,胡云诣精纯。

我思鲁中叟,两楹梦何频。

怡然曳杖歌,曾不增笑颦。

达者识其原,顷刻为秋春。

愚人不解事,骇怵褫魂神。

林中多败叶,乔柯岁华新。

彼此更互见,修短宁足论。

默观发独慨,證我意中人。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种蔬

谋生无远术,树艺有良时。

嘉蔬来何遥,故人手致之。

荷锄出荆扉,荒榛力所披。

景蘙苗易瘠,土薄根不滋。

恶壤与败株,能令蕃者衰。

竞兹分阴功,日暮未辞疲。

所欣寡逢迎,然薪继颓曦。

黯黯开谷阴,柔芳亦离离。

抱瓮理晨夕,疗饥方在兹。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种菊

结宇灌木畔,庭除幽且閒。

岂无丰草容,柔绿争春妍。

常恐秋风至,清霜凋故颜。

万族忻时荣,保终良独难。

惟此黄金华,可以结馀欢。

形式: 古风

两松

郁郁两松树,根柯亦何奇。

俪彼徂徕山,共此岁寒期。

严霜日夕至,万木蕃以摧。

独秀易为色,居高众所推。

明堂创神京,宫宇何累累。

徵材遍幽僻,斤斧不见施。

风涛起中夜,若有百鬼司。

输垂久不作,吾宁忘愤思。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