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宁道中怀许介之

雨过池塘路未乾,人家桑柘带春寒。

野巫竖石为神像,稚子搓泥作药丸。

柳下两姝争饷路,花边一犬吠征鞍。

行吟不得东溪听,借砚村庐自写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雨后池塘路面湿漉漉的,家家户户的桑柘树林还带着早春的寒意。
乡间野巫立起石头作为神像,孩子们捏着泥巴制作药丸。
柳树下两个女子争着沿路送饭,花丛中一只狗对着远行者的马鞍吠叫。
我行走在路上不能去东溪边听水声,只好向村民借来砚台和纸自己书写欣赏。

注释

雨过:雨后。
池塘:水塘。
路未乾:路面湿润。
人家:村庄人家。
桑柘:桑树和柘树。
带春寒:带有春天的凉意。
野巫:乡村的巫婆。
竖石:竖立石头。
神像:神的雕像。
稚子:小孩。
搓泥:揉搓泥土。
药丸:草药丸子。
柳下:柳树下。
两姝:两个女子。
争饷路:争着送饭。
花边:花丛边。
一犬:一只狗。
吠征鞍:对着远行者的马鞍吠叫。
行吟:边走边吟诗。
东溪:向东的溪流。
听:聆听。
借砚:借来砚台。
村庐:村舍。
自写看:自己书写欣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乡村春日景象,透露出诗人对朋友许介之的深情怀念。开篇“雨过池塘路未乾”与“人家桑柘带春寒”两句,勾勒出一场春雨过后的湿润景色和尚未完全苏醒的自然界。“野巫竖石为神像”和“稚子搓泥作药丸”则展示了乡间儿童对信仰与生活的小小模仿。

诗中随后出现的“柳下两姝争饷路”、“花边一犬吠征鞍”,生动地描绘出孩子们在春天嬉戏的场景,以及狗儿对于马鞍声音的反应,透露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然而,诗人并没有沉浸于这些美好之中,而是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和对远方友人的思念,“行吟不得东溪听”、“借砚村庐自写看”,显示出诗人通过吟咏诗歌来寄托自己的情感,以及在无人相伴的情况下,依旧坚持着文学创作的决心。

整首诗通过对比鲜明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的深沉情怀与艺术才华。

收录诗词(155)

乐雷发(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毕生最大的建树在于诗歌创作,入选《宋百家诗存》、《南宋群贤小集》。留存于世的诗有140余首,其体裁包括七古、五古、七律、五律、七绝、五绝。很多诗,都显出了强烈的民本意识,都洋溢着很深的家国情怀、浓厚的屈原《离骚》遗风,与周敦颐首创的理学渊源,他的民本思想,是舜帝精神的延续与传承。代表作有《雪矶丛稿》、《状元策》、《乌乌歌》、《舂陵道中望九疑》、《九疑紫霞洞歌》、《象岩铭》

  • 字:声远
  • 号:雪矶
  • 籍贯:湖南宁远
  • 生卒年:1210年2月11日-1271年11月16日

相关古诗词

梦访刘漫堂曾雪巢二先生

前辈风流歇,江湖欠赏音。

向期行古道,谁解识余心。

月浸金坛冷,云归玉笥深。

潇湘风雨夜,空得梦相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谒山斋先生易尚书

淳熙人物到嘉熙,听说山斋亦白髭。

文字尽传融水后,精神如战辟雍时。

灵椿终不争朝菌,蓍草惟堪养寿龟。

细嚼梅花看总义,只应姬老是相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谒张兵部时守临江新除湖南仓

东皇太一待新诗,共喜星槎溯楚涯。

父老尽将看鸑鷟,使君应不问狐狸。

江头芳杜催行色,境内甘棠有去思。

细读诏书搔短发,瓣香那识帝王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谒李梅亭

九拔鲸牙气贯虹,玉堂归只守文穷。

世无真魏扶吾道,人以乾淳望此翁。

大地精灵藏笔下,国家命脉寄山中。

缊袍羸驷崇仁路,正拟登门听击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