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绵州于中丞使君见寄

故人书信越褒斜,新意虽多旧约赊。

皆就一麾先去国,共谋三径未还家。

荆巫夜隔巴西月,鄢郢春连汉上花。

半月离居犹怅望,可堪垂白各天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老朋友的书信翻越褒斜谷而来,新信息不少但往日的约定还未兑现。
我们都已接受官职离开国都,共同计划归隐山林却还没能回家。
我这里夜晚能隔着荆巫之地看到巴西的月光,春天里鄢郢的花朵又与汉水之上的花相连。
短短半个月的分离已让我惆怅遥望,更何堪我们各自白发苍苍远在天边。

注释

故人:老朋友。
书信:信件。
褒斜:褒斜谷,古道路名,位于今陕西境内。
新意:新的信息或心意。
旧约:以往的约定或承诺。
赊:延迟,未兑现。
皆就:都已。
一麾:指官职,古代官员出行有旌旗仪仗,这里借指官位。
去国:离开国都。
共谋:共同计划。
三径:指归隐的田园生活,典出汉代蒋诩隐居时在其庭院中开辟三条小路,只与少数友人来往。
还家:返回家乡。
荆巫:指古代楚地的荆山与巫山地区,这里泛指南方。
夜隔:夜晚相隔。
巴西:古地域名,大致在今四川东部、湖北西部一带。
月:月亮,此处也寓含思乡之情。
鄢郢:古地名,分别位于今湖北宜城和姊归一带,代表诗人所在之地。
春连:春天相连,比喻两地景物相似,情感相通。
汉上花:汉水边的花朵,象征春天的美好景象。
半月:半个月。
离居:分开居住,指与朋友分离。
怅望:惆怅地遥望,表达思念之情。
可堪:怎能忍受。
垂白:头发花白,形容年老。
各天涯:各自远在天边,形容相隔遥远。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许浑的作品,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深切思念和怀旧之情。诗中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故人书信越褒斜,新意虽多旧约赊" 这两句通过对书信的描述,传达了与旧友之间的情感联系依然坚固,即便是新的内容也无法替代过往的承诺和情谊。

"皆就一麾先去国,共谋三径未还家" 这两句表明朋友们都早已离去,共同谋划的未来之路尚未实现,心中的家乡之念仍然萦绕。

"荆巫夜隔巴西月,鄢郢春连汉上花" 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如同用月亮隔绝了远方的夜晚,用春天连接了汉江沿岸的花朵,来表达思念之情的遥远和深沉。

"半月离居犹怅望, 可堪垂白各天涯" 这两句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于离别之痛的感受,即便是短短半个月的离别也让人心生怆念,更不用说长时间的分别。

整首诗通过对书信、朋友、自然景物和时光流逝的描写,展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深沉的怀旧,是一首情感丰富且意境深远的佳作。

收录诗词(513)

许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千首湿,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 字:用晦(一作仲晦)
  • 籍贯: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
  • 生卒年:约791~约858

相关古诗词

暝投灵智寺渡溪不得却取沿江路往

双岩泻一川,回马断桥前。

古庙阴风地,寒钟暮雨天。

沙虚留虎迹,水滑带龙涎。

却下临江路,潮深无渡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韶州送窦司直北归

江曲山如画,贪程亦驻舟。

果随岩狖落,槎带水禽流。

客散他乡夜,人归故国秋。

樽前挂帆去,风雨下西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韶州韶阳楼夜宴

待月西楼捲翠罗,玉杯瑶瑟近星河。

帘前碧树穷秋密,窗外青山薄暮多。

鸲鹆未知狂客醉,鹧鸪先让美人歌。

使君莫惜通宵饮,刀笔初从马伏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潼关兰若

来往几经过,前轩枕大河。

远帆春水阔,高寺夕阳多。

蝶影下红药,鸟声喧绿萝。

故山归未得,徒咏采芝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