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故旧二三公或不幸于官或以疾病而去或以口语而罢怅然有感

平日衰迟众所怜,偶逢亨运亦腾骞。

七旬已过宜休矣,一出不归终溘然。

幸免烦言全晚节,且无多病恼残年。

直须更作投簪计,莫待将身到九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平时身体衰弱常受人怜悯,偶尔遇到好运也能振奋起来。
七十多岁已过,应当退休了,一旦出门就不再回来,终究会离世。
有幸避开纷扰,保持晚年的清誉,暂且没有太多疾病困扰余生。
应该立即计划退隐,不要等到生命走到尽头。

注释

衰迟:衰老迟缓。
怜:怜悯。
亨运:好运。
腾骞:振奋上升。
七旬:七十岁。
宜:应当。
不归:不再回来。
溘然:突然去世。
烦言:纷扰的言论。
晚节:晚年声誉。
恼:困扰。
投簪:古代官员辞官的典故,比喻退隐。
九泉:地下,指死亡。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吴芾的作品,表达了对故旧朋友不幸去世或遭遇不顺的深切感慨。诗中通过对比衰弱与腾骞、晚节与残年的意象,传递出诗人对于生命无常和人事变迁的感悟。

“平日衰迟众所怜”表现了人们对那些平日里显得孱弱不堪的人们的同情。而“偶逢亨运亦腾骞”则描绘了即便是那些看似无望之人,偶尔也能遇到好运,一跃而起,如同马儿奔跑一般。

接着,“七旬已过宜休矣,一出不归终溘然”提醒人们在生命走到尽头时应当知足,不应再有更多的奢望。"一出不归"暗示了死亡的不可逆转,而“终溘然”则是对逝去生命的感叹。

诗人随后劝诫自己,“幸免烦言全晚节,且无多病恼残年”,表达了希望能够保持晚年的清净,不再有多余的话语,也不愿让疾病困扰自己的晚年生活。

最后,“直须更作投簪计,莫待将身到九泉”则是诗人对自己生命的规划和安排,提醒自己要及时行乐,不应等到生命走到尽头才后悔莫及。"九泉"在古代通常指的是地下或黄泉,即死后的世界。

整首诗充满了对生命短暂、人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晚年生活的珍惜和规划。吴芾通过这首诗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纷争,珍视生命余暇的心境。

收录诗词(1146)

吴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浙江台州府人(现今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田市吴桥村)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官秘书正字,因揭露秦桧卖国专权被罢官。后任监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爱自强、励精图治

  • 字:明可
  • 号:湖山居士
  • 生卒年:1104—1183

相关古诗词

闻鹿生子

再上归田疏,从违未可知。

方忧鹤怨我,忽喜鹿生儿。

六月事已验,千年寿可期。

我归须汝健,正要汝相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凌歊台六首(其六)

宋武当年迹已陈,荒台寂寞几经春。

一番栋宇从头葺,四面轩窗入眼新。

陡觉江山增气象,更添风月愈精神。

老夫无处逃炎暑,领客时来一岸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凌歊台六首(其五)

百尺台前万顷宽,风烟缥缈隔尘寰。

天浮江水兼湖水,云抹淮山与楚山。

景物宛如图画里,星河祇在户庭间。

登临莫作悲秋意,且对黄花一解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凌歊台六首(其四)

黄山高处敞层台,伊昔规模想壮哉。

江上依然双阙在,日边不见六龙来。

落花啼鸟空遗恨,翠竹青松且漫栽。

先是老怀多感慨,每来吊古一兴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