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家随兵尽屋空存,税额宁容减一分。
衣食旋营犹可过,赋输长急不堪闻。
蚕无夏织桑充寨,田废春耕犊劳军。
如此数州谁会得,杀民将尽更邀勋。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战乱时期农村凋敝的景象,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和人民生活困苦的情状。开篇“家随兵尽屋空存”,表明战争带来的破坏,许多家庭因战争而离散,仅剩下空旷的房屋。这不仅是对物质财产的损失,更是对人心安定生活的摧毁。
紧接着,“税额宁容减一分”则透露了官府对民众的苛捐杂税,即便是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也不愿意减轻税负,反映出统治阶级的冷酷无情。这种情况下,民众的“衣食旋营犹可过”,只是勉强维持最基本的生活线,而“赋输长急不堪闻”则揭示了赋税的沉重和急迫,以及这背后带来的民怨沸腾。
中间两句“蚕无夏织桑充寨,田废春耕犊劳军”,生动地描绘出了农业生产受战争影响而瘫痪的情景。蚕豆不再繁殖,桑叶无法织成布匹;土地荒废,没有人力去耕种。这两句诗强调了战争对自然经济的破坏,以及农民生活的艰辛。
最后,“如此数州谁会得”表达了对于这样的境况是否有人能理解和解决的疑问,而“杀民将尽更邀勋”则指出这种状况如果持续下去,将会导致更多无辜百姓的死亡,战争的罪恶将被进一步彰显。
整首诗通过对生活困难、税收沉重、农业生产受损等方面的描绘,展现了战乱时代民众的悲惨命运,同时也寄寓着诗人对于和平生活的渴望以及对战争罪行的谴责。
不详
唐代诗人。汉族。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师爱无尘地,江心岛上居。
接船求化惯,登陆赴斋疏。
载士春栽树,抛生日喂鱼。
入云萧帝寺,毕竟欲何如。
少见修行得似师,茅堂佛像亦随时。
禅衣衲后云藏线,夏腊高来雪印眉。
耕地诫侵连冢土,伐薪教护带巢枝。
有时问着经中事,却道山僧总不知。
虽小天然别,难将众木同。
侵僧半窗月,向客满襟风。
枝拂行苔鹤,声分叫砌虫。
如今未堪看,须是雪霜中。
大道本无幻,常情自有魔。
人皆迷著此,师独悟如何。
为岳开窗阔,因虫长草多。
说空空说得,空得到维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