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著禅师

大道本无幻,常情自有魔。

人皆迷著此,师独悟如何。

为岳开窗阔,因虫长草多。

说空空说得,空得到维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世间真理本无虚假幻象,平常情感中隐藏着迷惑的力量。
人们都被这些所迷惑,唯有师者能领悟其中的道理。
他为高山打开宽广的视野,因为昆虫繁多而草木茂盛。
讲述空的道理,看似空洞,却能让人深入理解,如同维摩诘所说。

注释

大道:世间真理。
幻:虚假幻象。
常情:平常情感。
魔:迷惑的力量。
皆:都。
著:沉迷。
师独悟:唯有师者领悟。
为岳:为高山。
开窗阔:打开宽广视野。
因虫长草:因为昆虫繁多。
说空空:讲述空的道理。
空得到:深入理解空。
维摩:维摩诘(佛教人物,智慧深邃)。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荀鹤的作品,题目为《题著禅师》。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通过对比世间迷惑与禅者的悟性,表达了对禅理的理解和赞赏。

"大道本无幻,常情自有魔。人皆迷著此,师独悟如何。"

这两句点明了主题,说明真实的大道(佛法)是没有虚幻的,但世间的情感却容易让人产生迷惑。大多数人都深陷其中,而禅师却能独自领悟其道理。

"为岳开窗阔,因虫长草多。"

这两句描绘了禅师居住的环境,可能是山中或僻静之地。窗户敞开,是为了让心灵得到自由和放松;而虫声与草木的繁盛,则是自然界的声音,象征着生命力的旺盛。

"说空空说得,空得到维摩。"

最后两句通过对“空”的反复强调,表达了禅理中“空”字的深奥含义。在这里,“空”不仅指物质世界的虚无,也包含了精神层面上的超脱与解脱。而“得维摩”则是指达到了一种高级别的悟性,就像佛教中的维摩诘多尊者那样,能够洞察世间真相。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描绘,展现了禅师超凡脱俗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对于生命、世界乃至宇宙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330)

杜荀鹤(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 字:彦之
  • 号:九华山人
  • 籍贯: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
  • 生卒年:846~904

相关古诗词

题德玄上人院

刳得心来忙处闲,闲中方寸阔于天。

浮生自是无空性,长寿何曾有百年。

罢定磬敲松罅月,解眠茶煮石根泉。

我虽未似师披衲,此理同师悟了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题衡阳隐士山居

闲居不问世如何,云起山门日已斜。

放鹤去寻三岛客,任人来看四时花。

松醪腊酝安神酒,布水宵煎觅句茶。

毕竟金多也头白,算来争得似君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赠元上人

多少僧中僧行高,偈成流落遍僧抄。

经窗月静滩声到,石径人稀藓色交。

垂露竹黏蝉落壳,窣云松载鹤栖巢。

煮茶童子闲胜我,犹得依时把磬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肴]韵

赠友人罢举赴交趾辟命

罢却名场拟入秦,南行无罪似流人。

纵经商岭非驰驿,须过长沙吊逐臣。

舶载海奴镮硾耳,象驼蛮女綵缠身。

如何待取丹霄桂,别赴嘉招作上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