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寇起萑苻叹蔓延,即今海甸尽骚然。
征途处处生荆棘,战地家家废陌阡。
浪巨农曾空菽粟,兵多灶又起风烟。
堪嗟百里膏腴地,数载纷纷尽变迁。
这首诗《书叹》由清代诗人林占梅所作,描绘了战争给社会带来的巨大破坏与变迁。诗中以“寇起萑苻叹蔓延”开篇,形象地描述了敌寇侵扰,战火四起的场景,使得“即今海甸尽骚然”,整个沿海地区都陷入了动荡不安之中。
接着,“征途处处生荆棘,战地家家废陌阡。”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征途上满是荆棘,战后的土地荒芜,人烟稀少,昔日繁华已成过往云烟。诗人通过“浪巨农曾空菽粟,兵多灶又起风烟。”两句,揭示了战争对农业生产的严重破坏,粮食因战乱而匮乏,炊烟不再,生活陷入困顿。
最后,“堪嗟百里膏腴地,数载纷纷尽变迁。”诗人感慨于百里沃土在数载战乱中的巨大变化,昔日肥沃的土地如今满目疮痍,表达了对战争无情摧残的深切悲叹和对和平的渴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情感深沉,深刻反映了战争对人民生活和社会秩序的严重影响,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不详
历史人物,是中国清朝官员。根据《重修台湾省通志》记载,他于1802年上任台湾府儒学训导,隶属于台湾道台湾府,为台湾清治时期的地方官员,该官职主要从事台湾府境内之教育行政部分,受台湾府儒学教授制约,该官职亦通常为闽籍,语言可与台湾人互作沟通,事实上,教学上也以闽语为主,官话为辅
吴、越分争火烛天,问渠何事竟茫然。
可怜乡社成焦土,囷极监门绘不全。
荦确遍沙湾,匆匆薄暮还。
风腥知近海,日暗欲衔山。
策蹇粘泥滞,浮鸥踏浪閒。
遥瞻阛阓接,犹在莽苍间。
抛琴将半载,废卷亦三旬。
势逼难通隐,时艰枉率真。
干戈生咫尺,乡社痛湮沦。
拨乱诚无术,劳劳愧此身。
晓夜奔驰歇未能,几回马上自凌兢。
荒郊日落鸮啼树,野店宵深鼠瞰灯。
寂寞剧怜生趣减,传闻每痛死伤仍。
何时丑类都歼尽,玉蠋重调岁序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