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蔡希颜三首(其二)

群鸟喧北林,黄鹄独南逝。

北林岂无枝,罗弋苦难避。

之子丹霞姿,辞我云门去。

山空响流泉,路僻迷深树。

长谷何盘纡,紫芝春可茹。

求志暂栖岩,避喧宁遁世。

系予辱风尘,送子愧云雾。

匡时已无术,希圣徒有慕。

倘入阳明峰,为寻旧栖处。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哲学家王守仁所作的《送蔡希颜三首(其二)》。诗中描绘了送别友人蔡希颜的情景,以及对友人追求理想、远离尘嚣的赞美。

首句“群鸟喧北林,黄鹄独南逝”,以群鸟的喧闹反衬出黄鹄独自南飞的孤独与决绝,象征着友人蔡希颜在追求理想道路上的坚定与独立。

接着,“北林岂无枝,罗弋苦难避”两句,以北林的枝繁叶茂与难以逃脱的罗网比喻,暗示了社会环境的复杂与束缚,强调了友人在追求理想过程中的艰难。

“之子丹霞姿,辞我云门去”描绘了蔡希颜如同丹霞般高洁的品质,以及他毅然决然地离开尘世,前往云门修行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高尚人格和追求精神境界的钦佩。

“山空响流泉,路僻迷深树”描绘了友人前往修行之地的环境,山间空旷,泉水潺潺,道路偏僻,树木茂密,营造了一种清幽脱俗的氛围,进一步烘托了蔡希颜追求理想的决心。

“长谷何盘纡,紫芝春可茹”描述了友人修行之路的曲折与艰辛,同时也暗示了修行过程中可以找到内心的平静与满足,如同春天可以采摘到紫芝一样。

“求志暂栖岩,避喧宁遁世”表达了蔡希颜暂时隐居山岩,避开世俗喧嚣,但并非完全遁世,而是为了追求内心真正的志向与理想。

最后,“系予辱风尘,送子愧云雾”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身陷尘世的无奈与自责,以及对友人高尚追求的敬仰与羡慕。

“匡时已无术,希圣徒有慕”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改变时代现状无能为力的感慨,以及对圣贤理想的向往。

“倘入阳明峰,为寻旧栖处”则是诗人对友人未来可能的期许,希望蔡希颜能够在阳明峰找到心灵的归宿。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王守仁对友人蔡希颜高尚人格的赞美,以及自己对于理想与现实、个人与时代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564)

王守仁(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幼名云,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 字:伯安
  • 号:阳明
  • 生卒年: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

相关古诗词

送蔡希颜三首(其三)

何事憧憧南北行,望云依阙两关情。

风尘暂息滁阳驾,鸥鹭还寻鉴水盟。

悟后《六经》无一字,静馀孤月湛虚明。

从知归路多相忆,伐木山山春鸟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赠守中北行二首(其一)

江北梅花雪易残,山窗一树自家看。

临行掇赠聊数颗,珍重清香是岁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赠守中北行二首(其二)

来何匆促去何迟,来去何心莫漫疑。

不为高堂双雪鬓,岁寒宁受北风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郑伯兴谢病还鹿门雪夜过别赋赠三首(其一)

之子将去远,雪夜来相寻。

秉烛耿无寐,怜此岁寒心。

岁寒岂徒尔,何以赠远行?

圣路塞已久,千载无复寻。

岂无群儒迹,蹊径榛茆深。

浚流须寻源,积土成高岑。

揽衣望远道,请君从此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