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隐寺同吴马二公作

武林台殿敞诸天,建自咸和第几年。

才到上方双涧合,飞来何处一峰悬。

梵音动杂江潮转,灯影长含海日传。

所以龙宫称绝胜,骊珠交映使君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灵隐寺的壮丽景象与超凡脱俗之感。首句“武林台殿敞诸天”以“武林”点出地名,暗示其位于山林深处,台殿广阔,仿佛与天齐平,展现出一种宏伟的气势。接着,“建自咸和第几年”一句,虽未明确指出具体年代,却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悠久与文化的积淀。

“才到上方双涧合,飞来何处一峰悬”两句,运用生动的自然景观来渲染氛围。双涧交汇,象征着和谐与融合;而“一峰悬”,则以夸张的手法描绘出山峰的高耸入云,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暗喻了佛法的崇高与深远。

“梵音动杂江潮转,灯影长含海日传”进一步深化了寺庙的氛围。梵音与江潮相交织,形成了一种宁静而又不失活力的和谐状态;而“灯影长含海日传”,则通过灯火与日出的结合,营造出一种永恒与希望的象征,表达了对佛法智慧的追求与向往。

最后,“所以龙宫称绝胜,骊珠交映使君前”两句,将灵隐寺与龙宫相提并论,强调其非凡之处,同时也借“骊珠”(传说中的宝珠)的比喻,赞美了使君(即诗人自己或其他重要人物)在欣赏美景时的高雅品味与深刻感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灵隐寺及其周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佛法精神的颂扬,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与宗教精神的深刻理解与高度赞赏,同时也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山水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独特审美情趣。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和马侍御赋得飞来双白鹤

三花珠树五云开,海上双飞白鹤来。

借问分行栖玉署,何如对舞映霜台。

月明华表联翩起,雪满缑山并驾回。

万里只今谁比翼,仙禽原自不群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和马丈见送巡海之作

楼船遥指越王城,万里波涛按部行。

门下有人惟说剑,江南何处不谈兵。

长缨我愧山东妙,铜柱君悬海外名。

忽讶天台霞色起,开椷彩笔更纵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烟霞岭

烟霞不隔洞天遥,佛影千岩散寂寥。

绝壁倒衔沧海照,一峰高映赤城标。

白云家在时堪驻,紫气山深夜自朝。

莫被藤萝迷出入,相逢终日少渔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董生写四子图

客星遥犯洛阳宫,帝座云台路已通。

君自一毛求骏马,我将双眼送归鸿。

青萍交映千秋色,玉树长含万里风。

不是弟兄江海上,谁堪綵笔与争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