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亭燕/离亭宴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形式: 词牌: 离亭宴

翻译

金陵风光美丽如画,秋色明净清爽。碧天与秋水一色,何处是尽头呢?雨后晴朗的天色与秋水闪烁的冷光相辉映。蓼草荻花丛生的小岛上,隐约可见几间竹篱环绕的草舍。
江水尽头客船上的帆仿佛高挂在云端,烟雾笼罩的岸边,有低垂的酒旗。那些六朝兴盛和衰亡的往事,如今已成为渔民、樵夫闲谈的话题。在高楼上独自遥望,倍感苍凉,凄冷的太阳默默地向西落下。

注释

一带:指金陵(今南京)一带地区。
风物:风光景物。
潇洒:神情举止自然大方。
此处是拟人化用法。
浸:液体渗入。
此处指水天溶为一体。
断:接合部。
霁色:雨后初晴的景色。
冷光:秋水反射出的波光。
相射:互相辉映。
蓼屿:指长满蓼花的高地。
荻花洲:长满荻草的水中沙地。
竹篱茅舍:用竹子做成的篱笆,用茅草搭盖的小房子。
客帆:即客船。
低亚:低垂。
六朝:指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均在南京一带建都。
渔樵:渔翁樵夫。
代指普通老百姓。
怅望:怀着怅惘的心情远望。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江山风光,如同一副精美的画卷。诗人以“风物向秋潇洒”表达了秋意浓重,万物皆有所感。接着,“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则展示了江水与天空交融的美丽景象,以及雨后清新的气氛。

“橘树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这一句描绘了岸边橘树和荻花围绕的小岛,以及隐蔽在竹林和茅草屋中的生活场景。诗中还透露出远方客船高挂帆樯,近处酒旗低悬的画面。

“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将昔日繁华如今废墟的往事,都融入了渔夫樵夫间的闲适谈资之中。最后,“怅望倚层楼,红日无言西下”则展现了诗人在高楼上对美好景致的留恋,以及夕阳西下的静默无语。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和历史变迁的描绘,表达了一种淡定超脱的情怀。

收录诗词(2)

孙浩然(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胡文定墨池分得风字

吾爱胡夫子,抱道来逃空。

岂伊桃花源,有此山泉蒙。

奏疏沥肝胆,春秋开盲聋。

当年起草处,想见临池工。

愿为池上草,永怀君子风。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徐孺子读书台分得高字

吾爱徐聘君,沈冥乃人豪。

诸贤搆党祸,皎皎云鸿毛。

平生读何书,身隐名难逃。

故宅照湖水,荒坟翳城蒿。

焉知此山中,突兀书堂高。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江纂墓碑

家有古冢碑,近自田家获。

藏之五六年,未甚见省录。

古苔侵文理,封结殆莫识。

偶然嗟其穷,一一为磨剔。

始若漫无文,细寻适可读。

文云晋江纂,长夜垂兹刻。

贞石殊不用,块然但埏埴。

合葬无别铭,背面书反覆。

一字不涉华,本枝记明白。

二父遂兼书,于逌乃宗嫡。

考诸晋史篇,真是小出入。

字画亦崄劲,然不类镌斲。

汉魏尚丰碑,兹独何褊迫。

岂时丁丧乱,不暇如品式。

于时义熙季,处次实庚戌。

五胡剖中原,典午窜南极。

苟简理宜尔,宁诒不孝责。

审订既昭然,疑去喜自适。

历年七百馀,瞥尔驹过隙。

名节苟不传,埃化先瓦石。

寘兹当眼前,用代铭几席。

形式: 古风

星分纪轸三湘尾,万顷湖边旧晋都。

形式: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