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巨然山寺图

高人造化笔,奇槩每相关。

群峰献万状,一壑分两山。

恍疑景外景,迥出寰中寰。

胡麻堆紫绿,瀑布下潺湲。

远碧茸天际,晴云眠树间。

卓哉青城樵,冲襟写幽閒。

手招铁笛仙,一去何时还。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鉴赏

此诗由明代诗人钱鼒所作,题为《题巨然山寺图》。诗中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寺图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山寺的静谧庄严。

首句“高人造化笔”,开篇即以“高人”之眼观世界,暗示了画师技艺的高超,如同自然界的造物主一般,将山川之美尽收笔端。接下来,“奇槩每相关”则点明了画面中奇峰异石、千变万化的景象,每一处都相互关联,构成一幅和谐的整体。

“群峰献万状,一壑分两山”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山势的雄伟与复杂,群山起伏,形态各异,而山谷则将山脉分割开来,形成鲜明对比。接着,“恍疑景外景,迥出寰中寰”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观者在面对如此壮丽景色时的震撼与迷离感,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之中。

“胡麻堆紫绿,瀑布下潺湲”描绘了山间植被的丰富与瀑布的动态美,紫色与绿色交织,生机勃勃;瀑布从高处倾泻而下,发出潺潺水声,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随后,“远碧茸天际,晴云眠树间”两句,通过远山与白云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晴空中的云朵悠闲地依偎在树梢之间,增添了几分诗意。

最后,“卓哉青城樵,冲襟写幽閒”两句,赞美了山中隐士的生活态度,他们远离尘嚣,心胸开阔,以自然为伴,享受着内心的平静与自由。诗人以“手招铁笛仙,一去何时还”结尾,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画中人物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这种生活状态的不可复制与难以追寻。

整首诗通过对山寺图景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和谐,也寄托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与向往,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和对隐逸文化的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3)

钱鼒(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次徐良夫谢云林倪处士耕云王照磨韵

子猷昔访戴,兹事已千秋。

沿洄清剡曲,冒雪乘扁舟。

孰知继高兴,乃复有此流。

飘飘云林子,采药偶暇休。

因偕浮光翁,如仙下玄洲。

寻彼孺子宅,远枉来溪头。

况值数文彦,才质皆清修。

相携至奇境,俗侣奚可求。

初临回川禊,复入平麓游。

挥觞肆灌浃,狎坐相谈优。

今虽迹已陈,乃作佳话留。

吾尝羡当日,良会诚绸缪。

何人获佳句,夜览林堂幽。

挑灯续吟久,寒角鸣西楼。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看云楼

孤云何处来,相对才咫尺。

随风出山去,青天忽无迹。

往来固无心,幽人候朝夕。

高楼为徘徊,无使长相忆。

形式: 古风

题番阳蔡渊仲散木庵

蒙庄古达士,涉世熟忧患。

著书虽寓言,垂戒非诞谩。

有生勿为材,祗以身试难。

杞梓堪栋梁,何曾保枝干。

彼樗乃散木,匠石眼不看。

终然老山林,长将栎为伴。

年寿齐古椿,傲睨寒暑换。

青黄亦所天,岂异沟中断。

一篇三致意,恳恳义相贯。

浅窥勿深求,千载付浩叹。

就中一转语,妙处最宜玩。

既全曳尾龟,复杀不鸣雁。

万事贵无心,倚伏昧前算。

材与不材间,至理须剖判。

举似散庵人,笑齿为余粲。

形式: 古风

赠张时敬还荆南

随牒适荆土,倦游滞京畿。

谋生苦拙讷,事与心恒违。

朋俦一疏阔,山川复间之。

昔问旷莫达,何为遽来斯。

世故有变迁,岁月成推移。

颜藻减丹渥,衣尘化为缁。

稍欣披云雾,复睹联珠玑。

意惬苦不早,情深发弥迟。

夕语厌促漏,晨游恐斜晖。

论旧已慨叹,况乃重乖离。

春草满南浦,时花匝郊圻。

乖人无为欢,感物悲路岐。

昔别已三载,重来复何时。

幸兹书轨同,远迩无不宜。

逸足志四海,羁禽恋故枝。

言念属繁翰,聊以叙所思。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