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陈益之李兼济二主管小酌益之指蚕豆云未有赋者戏作七言盖豌豆也吴人谓之蚕豆

翠荚中排浅碧珠,甘欺崖蜜软欺酥。

沙瓶新熟西湖水,漆櫑分尝晓露腴。

味与樱梅三益友,名因蚕茧一丝絇。

老夫稼圃方双学,谱入诗中当稼书。

形式: 七言律诗

翻译

绿色豆荚排列如浅色珍珠,甜过崖蜜软似酥酪。
新酿的西湖水倒入沙瓶,清晨露水的醇厚品味得以品尝。
它的味道与樱梅并列为益友,名字源于蚕茧制成的细丝。
我这老农正学习两种技艺,要把这美味写入诗篇,如同农事著作。

注释

翠荚:绿色的豆荚。
浅碧珠:形容绿色豆荚晶莹如珠。
崖蜜:指山崖上野生的蜂蜜。
酥:形容食物细腻柔软像酥油。
沙瓶:古代盛酒或水的器皿。
西湖水:指杭州西湖的水。
晓露:清晨的露水。
蚕茧:蚕吐出的丝结成的茧。
一丝絇:比喻极细的丝线,这里指名字的由来。
稼圃:种植农作物的园子。
稼书:农事相关的书籍。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杨万里所作,名为《招陈益之李兼济二主管小酌》。诗中描绘了一场田园生活的宴饮情景,同时融入了对蚕豆这一普通食物的赞美和深刻寓意。

首句“翠荚中排浅碧珠,甘欺崖蜜软欺酥”以精妙的笔触描绘出蚕豆的外形和口感。翠绿色的荚中藏着如珍珠般的豆子,其甘甜细腻如同山间清泉之蜜。

接下来的“沙瓶新熟西湖水,漆櫑分尝晓露腴”则是诗人对宴会上饮用的酒和水进行描写。沙瓶中酿造的新酒,与西湖的清泉相结合,再加以细腻的晓露之滋味,是宴会上的美好享受。

“味与樱梅三益友,名因蚕茧一丝絇”此句表明诗人将蚕豆与樱桃并列为三种佳肴,并且由於蚕豆的细小如同蚕丝而得名。这样的比喻不仅形象生动,更增添了诗中的趣味性。

最后,“老夫稼圃方双学,谱入诗中当稼书”则是诗人以谦逊的口吻表达自己对田园生活和农事的热爱,将这些生活片段融入诗歌之中,如同编撰一部农耕类的典籍。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抒发和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深厚情感,以及他在文学创作上对日常事物的独特关注与艺术加工。

收录诗词(4294)

杨万里(宋)

成就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经历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 字:廷秀
  • 号:诚斋
  •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 生卒年: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相关古诗词

明发五峰寺

归时路何近,去时路何远。

山路无短长,人心有往返。

每因赴官期,一出谒乡县。

若非人事牵,无奈老身懒。

初心作此行,夜雨醒醉眼。

孤愁念群驺,尺泥滑双趼。

首涂天全湿,回辙云半捲。

投寺借松床,呼僧同野饭。

颓然佳眠足,得此行役倦。

暂劳新不堪,遐征旧所叹。

松菊岂不怀,樊笼何时免。

瘦藤要觅闲,到了古道院。

形式: 古风

明发四望山过都昌县入彭蠡湖

众船争取疾,直赴两山口。

吾船独横趋,甘在众船后。

问来风不正,法当走山右。

不辞用尽力,要与风相就。

忽然挂孤帆,吾船却先走。

形式: 古风

明发平坦市

花霏滋晓寒,叶哢新野听。

万象宿雨馀,洁斋无欠净。

霁曦耿欲吐,远峰忽复暝。

林庐居者谁,户与碧山映。

蔷薇上木末,不架得初性。

彼卧晏未兴,我征漂靡定。

悁然怀吾庐,花竹幽更盛。

兹焉独足羡,自视不差胜。

顾瞻江之西,心速路逾夐。

似闻前溪水,尽还旧沙径。

形式: 古风

明发生米市西林寺进退格

贪睡能无起,挑灯强未残。

舂声忙野店,月色澹柴门。

又踏黄尘路,前追红叶村。

秋衣那敢薄,病骨自难温。

形式: 五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