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德殿宴百僚

忧勤承圣绪,开泰喜时康。

恭己临群后,垂衣御八荒。

务闲春向暮,朝罢日犹长。

紫殿初筵列,彤庭广乐张。

成功归辅弼,致理赖忠良。

共此欢娱事,千秋乐未央。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翻译

忧虑勤劳秉承先帝遗志,盛世之初人们生活安康。
恭敬自持,作为万民之首,无为而治,统治四方。
春天将尽,政务清闲,退朝之后,阳光依然漫长。
紫色宫殿上宴会开始,红色大殿中音乐悠扬。
国家的成功归功于辅佐的臣子,治理国家依赖忠贞贤良的人才。
共享这欢乐之事,千年盛世,欢乐无尽。

注释

忧勤:忧虑勤劳。
圣绪:先帝遗志。
开泰:盛世之初。
喜时康:生活安康。
恭己:恭敬自持。
群后:万民之首。
垂衣:无为而治。
八荒:四方。
务闲:政务清闲。
春向暮:春天将尽。
朝罢:退朝之后。
日犹长:阳光漫长。
紫殿:紫色宫殿。
初筵列:宴会开始。
彤庭:红色大殿。
广乐张:音乐悠扬。
成功:国家的成功。
辅弼:辅佐的臣子。
致理:治理国家。
忠良:忠贞贤良。
共此:共享。
欢娱事:欢乐之事。
千秋:千年。
未央:无尽。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盛大的宫廷宴会,展现了皇帝与群臣共享喜悦的氛围。从语言风格和内涵来看,这应是一位官员在描述一次重要的朝堂集会或庆典活动。

“忧勤承圣绪”表明诗人对皇家事务的关心和敬畏之情,同时也展示了诗中所处时代的文化背景,即强调皇权的传统与延续。紧接着,“开泰喜时康”则是对国家安定、百姓欢乐的情景描绘,体现出一个太平盛世的美好愿景。

“恭己临群后”、“垂衣御八荒”两句用来形容君主以谦和之心治理天下,范围涵盖整个国家,这是对皇帝宽广仁德的一种颂扬。这里,“恭己”显示了皇帝的谦逊态度,而“垂衣御八荒”则展现了其统治疆域之广。

“务闲春向暮”和“朝罢日犹长”两句,通过对时间流转的描写,表达了一种急切感。皇帝与臣子们即便是在休息的时候,也是忙于国事,反映出治理国家的繁重。

“紫殿初筵列”、“彤庭广乐张”描述了宴会举行的场景和氛围,这里,“紫殿”和“彤庭”都是对宫廷建筑的华丽形容,而“初筵列”与“广乐张”则传达出一种隆重而欢快的情境,显示这是一次盛大的庆典。

“成功归辅弼”、“致理赖忠良”表明了宴会之后对国家事务的总结和未来治国方针的制定,强调了忠诚与智慧在治国中的重要性。

最后,“共此欢娱事”、“千秋乐未央”展现了一种长久之美好的愿望,即希望这份喜悦能够传承下去,永无止境。这里,“共此欢娱事”表达了参与者之间的共同愉快,而“千秋乐未央”则是对未来持久和平、国泰民安的一种祈愿。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景描绘,展示了一场皇家宴会的盛况,以及对国家长治久安的美好祝愿。

收录诗词(34)

李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七月十五日题章敬寺

招提迩皇邑,复道连重城。

法筵会早秋,驾言访禅扃。

尝闻大仙教,清净宗无生。

七物匪吾宝,万行先求成。

名相既双寂,繁华奚所荣。

金风扇微凉,远烟凝翠晶。

松院静苔色,竹房深磬声。

境幽真虑恬,道胜外物轻。

意适本非说,含毫空复情。

形式: 古风

九月十八赐百僚追赏因书所怀

雨霁霜气肃,天高云日明。

繁林已坠叶,寒菊仍舒荣。

懿此秋节时,更延追赏情。

池台列广宴,丝竹传新声。

至乐非外奖,浃欢同中诚。

庶敦朝野意,永使风化清。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中和节日宴百僚赐诗

韶年启仲序,初吉谐良辰。

肇兹中和节,式庆天地春。

欢酣朝野同,生德区宇均。

云开洒膏露,草疏芳河津。

岁华今载阳,东作方肆勤。

惭非熏风唱,曷用慰吾人。

形式: 古风

中和节赐群臣宴赋七韵

东风变梅柳,万汇生春光。

中和纪月令,方与天地长。

耽乐岂予尚,懿兹时景良。

庶遂亭育恩,同致寰海康。

君臣永终始,交泰符阴阳。

曲沼水新碧,华林桃稍芳。

胜赏信多欢,戒之在无荒。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