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君谟寄茶

天子岁尝龙焙茶,茶官催摘雨前牙。

团香已入中都府,斗品争传太傅家。

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

吴中内史才多少,从此莼羹不足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天子每年品尝龙井茶,茶官急切催摘早春茶叶。
茶团香气已进入京城府邸,品茗竞赛在太傅家中流传。
小石冷水泡出早春茶香,新紫砂壶盛满春日茶花。
吴中的内史才华如何,从此他的莼羹也不再被夸赞。

注释

天子:皇帝。
岁:每年。
龙焙茶:龙井茶。
催摘:急切采摘。
团香:茶团的香气。
中都府:京城府邸。
斗品:品茗比赛。
太傅家:太傅的府邸。
小石:小石边的泉水。
冷泉:冷水。
早味:早春的味道。
紫泥新品:新紫砂壶。
春华:春天的花朵。
吴中内史:吴地的官员。
才多少:才华如何。
莼羹:用莼菜做的汤。
不足誇:不再被夸赞。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所作的《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君谟寄茶》。诗中描绘了天子品饮龙焙新茶的盛况,茶官忙碌采摘雨前嫩芽的情景。茶叶被送往中都府,太傅家中也流传着斗茶的佳话。诗人特别提到了用小石冷泉泡茶,品味其早春的清新,以及紫泥新品带来的春意盎然。最后,诗人以调侃的口吻说,吴中的内史虽然才华出众,但有了这上好的茶,恐怕连他那著名的莼羹也无法再吸引人了。

整首诗通过茶的品鉴,展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对茶文化的热爱和对精美生活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蔡君谟所赠好茶的感激之情。梅尧臣的诗歌语言简洁,意境清雅,富有生活情趣。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依韵和杨直讲九日有感

也持黄菊蕊,时望白衣人。

苜蓿从来厌,茱萸却乍亲。

护霜云不散,吹帽客何贫。

莫要悲摇落,秋花更胜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依韵和杨敏叔吴门秋晚见寄

方在洞庭上,秋怀那得禁。

西风楚波恶,度雁海云阴。

洛客吟初苦,骚人思已深。

颠毛随日减,冉冉不胜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依韵和陈秘校见寄

郁郁东堂桂,常期接袂攀。

羽翰殊不及,蓬荜却空还。

江水几经岁,鉴中无壮颜。

音尘能见问,谁道隔云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依韵和叔治晚春梅花

楚人住处将为援,越使传时合有诗。

常是腊前混雪色,却惊春半见琼姿。

笛吹远曲还多怨,风送清香似可期。

我欲细看持在手,谁能为折向南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