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韵和杨敏叔吴门秋晚见寄

方在洞庭上,秋怀那得禁。

西风楚波恶,度雁海云阴。

洛客吟初苦,骚人思已深。

颠毛随日减,冉冉不胜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我正身处洞庭湖上,秋天的情感怎能抵挡得住。
西风吹过,楚地的湖面波涛汹涌,大雁穿越乌云笼罩的海洋上空。
洛阳的旅人吟诵声中带着深深的苦涩,诗人们思绪更加深远。
随着岁月流逝,我的头发日渐稀疏,无法承受簪子的挽束。

注释

方:正在。
在:位置。
洞庭:洞庭湖。
上:上方。
秋怀:秋天的心情。
那得:怎能。
禁:抵挡。
西风:秋风。
楚波:楚地的波涛。
恶:猛烈。
度:穿越。
海云阴:海洋上空的乌云。
洛客:洛阳的旅人。
吟初苦:吟诵声中带着苦涩。
骚人:诗人。
思已深:思绪深远。
颠毛:头发。
随日减:日渐稀疏。
冉冉:渐渐。
不胜簪:无法承受簪子。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依韵和杨敏叔吴门秋晚见寄》,通过对洞庭湖秋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情感。首句“方在洞庭上”点明了诗人此时身处洞庭湖边,感受到浓厚的秋意。接着,“秋怀那得禁”表达了诗人难以抑制的秋日情怀,透露出淡淡的哀愁。

“西风楚波恶”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萧瑟,西风吹过洞庭湖面,波涛汹涌,令人感到凄凉。诗人观察到南飞的大雁穿越乌云密布的海面,增添了离别与寂寥之感。“度雁海云阴”一句寓情于景,展现了秋天的苍茫与诗人内心的孤寂。

“洛客吟初苦,骚人思已深”两句,诗人以“洛客”自比,表达出初尝离别之苦,而“骚人思已深”则暗示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最后,“颠毛随日减,冉冉不胜簪”通过描述自己日渐衰老,头发稀疏,连簪子都难以固定,流露出岁月无情、时光荏苒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洞庭秋景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季节变迁、人生无常的深刻体验。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依韵和陈秘校见寄

郁郁东堂桂,常期接袂攀。

羽翰殊不及,蓬荜却空还。

江水几经岁,鉴中无壮颜。

音尘能见问,谁道隔云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依韵和叔治晚春梅花

楚人住处将为援,越使传时合有诗。

常是腊前混雪色,却惊春半见琼姿。

笛吹远曲还多怨,风送清香似可期。

我欲细看持在手,谁能为折向南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依韵和杭州梅龙图入淮见寄

东都车马苦飞霾,南国桅帆喜过淮。

船背插旗风自展,沙头迎浪雪相排。

白鱼已荐糟增味,红稻新炊粟厌怀。

定似谢公吟远岫,钱塘应合有高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佳]韵

依韵和欧阳永叔中秋邀许发运

看取主人无俗调,风前喜御夹衣凉。

竞邀三五最圆魄,知比寻常特地光。

艳曲旋教皆可听,秋花虽种未能香。

曾非恶少休防准,众寡而今不易当。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