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夏驿骑再之凉陉观猎山间往来十有五日因书成诗

兜罗葱郁浮空青,晓日马头双眼明。

名山不作世俗态,千里倾盖来相迎。

老松阅世几千尺,玉骨冷风战天碧。

应笑年年空往来,尘土劳生种陈迹。

山回晚宿一川花,剪金裁碧明烟沙。

寒乡绝艳自开落,欲慰寂寞无流霞。

明日行营猎山麓,古树寒泉更深绿。

强临水玉照鬓毛,只恐山灵怪吾俗。

陂潮不尽水如天,清波白鸥自在眠。

平时朝市手遮日,思把一竿呼钓船。

驿骑回时山更好,过雨秋容净如扫。

山英知我宦游心,为出清光慰枯槁。

可怜岁月易侵寻,惭愧山川知我心。

一行作吏岂得巳,归意久在西山岑。

他年俗累粗能毕,云水一区供老佚。

举杯西北酹山川,为道此言吾不食。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蔡松年在晚夏时节,多次前往凉陉山间观猎的经历。诗中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山川之美,以及与自然的深刻情感交流。

首句“兜罗葱郁浮空青”,描绘了山色葱郁,仿佛浮于空中,一片青翠。接着“晓日马头双眼明”则通过晨光初照,马眼明亮的细节,进一步渲染了清晨山间的宁静与生机。

“名山不作世俗态,千里倾盖来相迎”一句,赋予了名山以人的情感,仿佛它以一种不拘世俗的姿态,热情地迎接远道而来的访客。这种拟人化的手法,增加了诗歌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老松阅世几千尺,玉骨冷风战天碧”通过老松的形象,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壮丽。老松历经千年的风雨,其坚韧不拔的精神与天空的碧蓝形成对比,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山回晚宿一川花,剪金裁碧明烟沙”描绘了傍晚时分,山川之间花海如织,金黄与碧绿交织,映照在烟沙之上,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寒乡绝艳自开落,欲慰寂寞无流霞”表达了对山间花朵孤独绽放的感慨,它们虽美却无人欣赏,如同寂寞的等待。

“明日行营猎山麓,古树寒泉更深绿”预示了次日将进行的狩猎活动,古树与寒泉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同时也暗示了自然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和谐共存。

整首诗通过对山川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自然与人类情感的深刻探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敬畏之情。同时,诗中也蕴含了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自由与归隐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145)

蔡松年(金)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家乡别墅有萧闲堂。真定(今河北正定)人,金代文学家。宋宣和末从父守燕山,宋军败绩随父降金,天会年间授真定府判官。完颜宗弼攻宋,与岳飞等交战时,曾为宗弼“兼总军中六部事”,仕至右丞相,封卫国公,卒谥“文简”。松年虽一生官运亨通,其作品在出处问题上却流露了颇为矛盾的思想感情。内心深处潜伏着的民族意识使他感到“身宠神已辱”,作品风格隽爽清丽,词作尤负盛名,与吴激齐名,时称“吴蔡体”,有文集《明秀集》传世

  • 籍贯:故自号萧闲老
  • 生卒年:1107~1159

相关古诗词

漫成

人生各有适,一受不可更。

违巳欲徇世,忧患常相婴。

三军护汉将,九鼎调苍生。

功名岂不美,强之辄无成。

朝昏忘寝食,俯仰劳心形。

何如从所好,足以安馀龄。

予也一丘壑,野性真难名。

力懦谢提剑,才拙惭穷经。

疏放已成僻,纷华谁与争。

惊鹿便草丰,白鸥愿江清。

不堪行作吏,万累方营营。

夜虑多俗梦,晓枕无馀酲。

拄颊西山语,适意千里羹。

尘土走岁月,秋光浮宦情。

欲语个中趣,知音耿晨星。

世途古今险,方寸风涛惊。

封侯有骨相,使鬼须铜腥。

誓收此身去,田园事春耕。

形式: 古风

淮南道中五首(其一)

南楚二月雨,淮天如漏卮。

畏途泥三尺,车马真难栖。

却思閒居乐,雨具无所施。

高枕听檐声,炉烟晕如丝。

形式: 古风

淮南道中五首(其二)

吾年过五十,所过知前非。

颜鬓日苍苍,老境行相追。?槔听俯仰,随人欲何为。

归计勿悠悠,出处吾自知。

形式: 古风

淮南道中五首(其三)

南渡国不竞,晋民益疮痍。

陶翁遂超然,不忍啜其醨。

北窗谈清风,慨望羲皇时。

道丧可奈何,抱琴酒一卮。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