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夕诗

虑涕拥心用,夜默发思机。

幽闺溢凉吹,闲庭满清晖。

紫兰花已歇,青梧叶方稀。

江上凄海戾,汉曲惊朔霏。

发斑悟壮晚,物谢知岁微。

临宵嗟独对,抚赏怨情违。

踌躇空明月,惆怅徒深帷。

形式: 古风

翻译

忧虑泪水泛滥心中,深夜静默引发思绪。
幽深闺房溢出凉风,空旷庭院洒满清冷月光。
紫色兰花已然凋零,青绿梧桐叶也渐稀疏。
江面上传来凄凉的海鸟叫声,汉水曲岸被北风吹得惊起片片飞雪。
发现斑白的头发才醒悟已至晚年,万物凋谢方知年岁已暮。
面对长夜独自叹息,惋惜美好时光与心愿相违。
在明亮的月光下徘徊,深陷帷幕之中满是惆怅。

注释

虑涕:忧虑而流泪。
拥心:心中充满。
夜默:夜晚寂静。
思机:思考的契机。
幽闺:深幽的闺房。
溢凉吹:充满凉爽的风。
闲庭:空旷的庭院。
清晖:清冷的月光。
紫兰:紫色的兰花。
已歇:已经凋谢。
青梧:青色的梧桐树。
叶方稀:叶子正变得稀少。
江上:江面上。
凄海戾:海鸟凄厉的叫声。
汉曲:汉水的弯曲处。
惊朔霏:被北风惊起的飞雪。
发斑:头发斑白。
悟壮晚:意识到壮年已晚。
物谢:万物凋谢。
知岁微:知道年岁已老。
临宵:面临长夜。
嗟独对:叹息独自面对。
抚赏:欣赏,此处指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怨情违:怨恨情感与现实不符。
踌躇:徘徊不前。
空明月:明亮的月亮。
惆怅:伤感失意。
徒深帷:空有深沉的帷幕包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秋之夜的寂静与凄凉氛围。开篇“虑涕拥心用,夜默发思机”表达了诗人在深夜中思绪万千的心境,而这种感受似乎已经成为习以为常的事情。“幽闺溢凉吹,闲庭满清晖”则是对室内外环境的描写,给人一种冷清而宁静的感觉。

接下来的“紫兰花已歇,青梧叶方稀”指的是秋天植物凋零的景象,其中“紫兰花已歇”暗示了夏日芬芳的紫兰花已经谢去,而“青梧叶方稀”则描绘了一种萧瑟之感。

“江上凄海戾,汉曲惊朔霏”中的“凄海戾”和“惊朔霏”都给人一种秋夜的萧索与荒凉感觉,而“发斑悟壮晚,物谢知岁微”则是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最后,“临宵嗟独对,抚赏怨情违。踌躇空明月,惆怅徒深帷”表达了诗人在夜晚独自对月发出的叹息和对往昔情感的追怀。这一部分充满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留恋与不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象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物是人非以及孤独寂寞情怀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202)

鲍照(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汉族,祖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辖区包括今江苏涟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鲍参军集》

  • 字:明远
  • 生卒年:约415年~466年

相关古诗词

秋日示休上人诗

枯桑叶易零,疲客心易惊。

今兹亦何早,已闻络纬鸣。

回风灭且起,卷蓬息复征。

怆怆簟上寒,凄凄帐里清。

物色延暮思,霜露逼朝荣。

临堂观秋草,东西望楚城。

白杨方萧瑟,坐叹从此生。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秋夜诗二首(其一)

夜久膏既竭,启明旦未央。

环情倦始复,空闺起晨装。

幸承天光转,曲影入幽堂。

徘徊集通隙,宛转烛回梁。

帷风自卷舒,帘露视成行。

岁役急穷晏,生虑备温凉。

丝纨夙染濯,绵绵夜裁张。

冬雪旦夕至,公子乏衣裳。

华心爱零落,非直惜容光。

愿君剪众念,且共覆前觞。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秋夜诗二首(其二)

遁迹避纷喧,货农栖寂寞。

荒径驰野鼠,空庭聚山雀。

既远人世欢,还赖泉卉乐。

折柳樊场圃,负绠汲潭壑。

霁旦见云峰,风夜闻海鹤。

江介早寒来,白露先秋落。

麻垄方结叶,瓜田已扫箨。

倾晖忽西下,回景思华幕。

攀萝席中轩,临觞不能酌。

终古自多恨,幽悲共沦铄。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送从弟道秀别诗

参差生密念,踯躅行思悲。

悲思恋光景,密念盈岁时。

岁时多阻折,光景乏安怡。

以此苦风情,日夜惊悬旗。

登山临朝日,扬袂别所思。

浸淫旦潮广,澜漫宿云滋。

天阴惧先发,路远常早辞。

篇诗后相忆,杯酒今无持。

游子苦行役,冀会非远期。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