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对“怀抱真先生”掷砚亭的景仰之情。诗人通过对比贵贱、功名与道学的探讨,展现了对高尚人格的推崇。首句“奉贵且凌贱,趋闱亦近情”,表达了对尊贵与卑微之间态度的思考,以及在官场中追求真实情感的渴望。接着,“隶人严搜简,高士薄功名”,通过对比低级官员的严谨与高士对功名的淡泊,进一步强调了高尚品质的重要性。后两句“道学归无欲,翎毛画又生”,则将讨论引向内心世界的平静与精神的自由,暗示了通过道学修炼达到心灵的纯净与超脱。最后,“至今樵谷上,犹祭以兰蘅”,以现今人们对先生的纪念方式,象征着其精神的永恒流传,以及人们对其高尚品格的敬仰与怀念。整首诗通过细腻的对比与象征手法,深刻地表达了对高尚人格的颂扬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