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秋兴(其六)》由明代诗人杨时英所作,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的景象,充满了浓郁的季节氛围和深沉的情感色彩。
首句“遥望西山爽气增”,以远眺西山之景开篇,爽气渐增,既点出了秋日特有的清新凉爽,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愉悦。接下来,“长空无际碧澄澄”一句,将视野拉至广阔的天空,一片碧蓝,无垠而清澈,营造出一种开阔而宁静的意境。
“寻幽采菊陶元亮,多病登台杜少陵。”这两句巧妙地引用了陶渊明和杜甫的典故,前者是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后者则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通过“寻幽采菊”与“多病登台”的对比,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因身体不适而不得不登高望远的无奈与感慨。
“黄叶萧萧飘复聚,候虫唧唧息还兴。”黄叶在秋风中飘落又聚集,候虫在夜晚发出唧唧的声音,既有落叶归根的自然规律之美,也有生命循环的哲思。这一联通过生动的自然现象,表达了时间流逝、生命轮回的主题。
“寒催砧杵声凄切,泪洒边城恨不胜。”最后两句,通过“寒催砧杵声凄切”描绘了边塞的寒冷与孤独,砧杵声是妇女为远征战士缝补衣物时敲打布料的声音,这里象征着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与牵挂。而“泪洒边城恨不胜”则直接抒发了对战争带来的离别与痛苦的深深哀叹,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厌恶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秋日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历史人物的巧妙引用,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