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长官出二子诗相示

丹山一凤双雏生,十分羽翼三分成。

未能飞奋先能鸣,才鸣不作凡鸟声。

羽毛安得相混并,鹏霄九万当冥冥。

箫韶九奏仪王庭,光华舜旦魁群经。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以“丹山一凤双雏生”开篇,描绘了一幅凤凰育雏的生动画面,象征着非凡之才的孕育与成长。接着,“十分羽翼三分成”一句,巧妙地将凤凰雏鸟的成长过程与人才的培养相联系,强调了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时间与努力才能逐渐展现出其独特的才华和能力。

“未能飞奋先能鸣,才鸣不作凡鸟声”,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凤凰雏鸟在成长初期虽未展翅高飞,但已能发出不同于普通鸟类的声音,预示着其与众不同的天赋和潜力。这种声音,正如诗中所言,“才鸣不作凡鸟声”,暗示着未来将会有非同寻常的成就。

“羽毛安得相混并,鹏霄九万当冥冥”,这里通过对比凤凰与鹏鸟,表达了对凤凰雏鸟独特才华的期待,以及对其未来能够达到极高成就的肯定。同时,也隐含了对人才成长环境的重视,即在适当的环境中,才能得以充分展现和发展。

“箫韶九奏仪王庭,光华舜旦魁群经”,最后两句以历史上的圣君舜帝为例,赞美了周长官及其子如同古代圣贤一般,不仅在个人修养上达到了极高的境界,而且在社会贡献上也如同箫韶之乐般和谐美好,成为众人学习的典范。这不仅是对周长官及其子的高度赞扬,也是对所有致力于培养人才、推动社会进步人士的颂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凤凰雏鸟成长过程的描绘,寓意深刻,既赞美了人才的成长与成就,又强调了良好环境对于人才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也寄托了对社会贤达的崇高敬意。

收录诗词(738)

徐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晚年居楚州南门外,故自号南郭翁。生于宋仁宗天圣六年,卒于徽宗崇宁二年,年七十六岁。政和六年(1116),赐谥节孝处士。家乡人为其建 “徐节孝祠”,明清两代均有修缮,毁于解放初期。《宋史》卷四五九有传

  • 字:仲车
  • 籍贯: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
  • 生卒年:1028—1103

相关古诗词

又赠二子

周氏二子千人英,余观其诗余辄惊。

浑然骨格已老成,凛乎辞句冰霜清。

不然何以知君名,余知必作诗之精。

今观君诗眉且低,文章老大无人知。

少年便莫相轻欺,丈夫壮气如虹蜺。

古之庸者犹雄飞,青云自有相逢时。

形式: 古风

封本堂

物无其实,其名弗至。实以先之,名以次之。

事无其实,君子弗名。可表其实,可考其行。

名以表之,行以考之。信斯名者,斯民可见。

乐斯名者,斯堂可燕。可燕可歌,使臣之光。

有孚实惠,民悦无疆。

形式: 四言诗

书江氏芝草记后

天门嶪嶪,洞达通彻。地虽幽阴,明白昭晰。

有来即应,无往弗答。或旋其日,或逾厥月。

或降吉祥,或出妖孽。或生美好,或产丑缺。

或使合并,或令分裂。凡皆若此,其故可说。

人之所喜,神则欢悦。和气流畅,精粹凝结。

草木受之,形类孤绝。其无所苟,而不徒设。

爰有江氏,世载其德。子子孙孙,能敬勿失。

其叔有令,如出诸意。戮力同心,道路相继。

二十六丧,收敛聚会。在圉之北,同日俱痤。

乃有二物,以彰厥美。其一维何,是曰灵芝。

如盖上设,如杠下持。其色黄紫,其光陆离。

其肉坚厚,弗柯弗衰。其二维何,是曰连理。

巨干修枝,贯通骨髓。物不可间,人不得披。

以类考之,不必异本。其奇若此,其吉勿问。

其恍其惚,其惚其恍。必寓诸物,以来神贶。

维神之贶,如冈如陵。有德者胜,德虽可胜。

其心兢兢,则亦可承。维神之贶,必以其类。

或大其家,或大其世。敬之戒之,永终厥义。

形式: 四言诗

新安吕公尚书夫人坟

彼美新安,有水有山。有坟岿然,百五十年。

爰有曾孙,赤韨朱轩。来守兹土,以慰斯坟。

扫除必躬,奉祠必亲。水毛陆产,膋牲上尊。

百物皆具,千兵骏奔。观者如堵,从者如云。

心追无穷,诚通无垠。溟漠之魄,恍惚之魂。

如辟其涂,如启其门。如兴于寝,如作于室。

如出黄泉,如见白日。

形式: 四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