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禅宗修行的奥义。"狸奴白牯念摩诃,猫儿狗子长相见",通过动物的形象,暗示了众生平等,皆可修禅悟道的理念。"狸奴"和"白牯"代表不同的生命形态,"念摩诃"则象征着对大悲心的追求;"猫儿狗子"则是更广泛的众生形象,"长相见"强调了万物之间的联系与和谐。
接下来的"诸禅客,荐不荐",提出了一个选择性的疑问,禅者是否应该推荐或推崇某种特定的修行方法。这反映了禅宗中对于直接体验和个体悟性重视甚于外在教条的哲学。
最后的"若言自性本圆明,大似扪空追闪电",进一步阐述了禅宗的核心思想——认识到自性本自光明,如同触摸虚空追逐闪电一样难以捉摸,但又无处不在。这里强调了直觉和内在体验的重要性,而非依赖于外在的教导或形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寓言式的语言,探讨了禅宗修行的本质、众生平等、直接体验以及自性光明的主题,展现了禅宗独特的智慧和哲学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