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居记今昔事十首以诗书从宿好林园无俗情为韵(其一)

总角入家塾,学经至豳诗。

治道本耕桑,此理在不疑。

今兹垂九十,谢事居海涯。

戴星理农业,未叹筋力衰。

四月筑麦场,五月潴稻陂。

秉火去螟蝗,磨刀剪棘茨。

西成大作社,歌鼓乐圣时。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翻译

年幼时进入家塾学习,研读到《豳风》这样的经典。
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农耕和蚕桑,这个道理从不怀疑。
如今已接近九十高龄,我退隐江湖,居住海边。
即使星光下管理农事,也不觉得体力衰退。
四月修筑麦场,五月蓄水于稻田周围。
手持火把驱赶害虫,磨刀除草,辛勤耕耘。
秋收后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歌颂丰收,庆祝圣明的时代。

注释

总角:指儿童时期。
家塾:古代私塾。
学经:学习儒家经典。
豳诗:《诗经》中的《豳风》篇。
治道:治国之道。
耕桑:农耕与蚕桑。
不疑:毫无疑问。
垂九十:将近九十岁。
谢事:退休。
海涯:海边。
戴星:星夜。
农业:农业生产。
麦场:储存麦子的场所。
潴稻陂:蓄水灌溉稻田。
秉火:手持火把。
螟蝗:害虫。
棘茨:荆棘。
西成:秋季丰收。
大作社:大规模的祭祀活动。
圣时:圣明的时代。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幽居记今昔事十首》中的第一首,以"诗书从宿好,林园无俗情"为韵脚,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耕读之理的坚守。诗中回忆了早年在家庭私塾学习,深入研读《诗经》中的豳诗,强调治国之道源于农桑,这是他深信不疑的理念。

随着年龄的增长,陆游虽已接近九十高龄,但仍积极参与农事,在海边度过晚年。他清晨戴星而出,勤劳耕作,不因身体衰老而感叹。四月修筑麦场,五月蓄水灌溉稻田,积极防治害虫。丰收时节,他会带领乡亲们庆祝,以歌舞和鼓乐赞美圣明的时代。

整首诗展现了陆游对于传统农耕文化的热爱和实践,以及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体现了他淡泊名利、躬身实践的精神风貌。

收录诗词(9386)

陆游(宋)

成就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经历

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

  • 字:务观
  • 号:放翁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1125—1210

相关古诗词

幽居记今昔事十首以诗书从宿好林园无俗情为韵(其三)

我昔挥短楫,终年钓吴松。

亦尝携长镵,采药玉霄峰。

为计晚大缪,朝路偶见容。

晨趋大明班,夜听长乐钟。

白发迫归休,居然鲜欢悰。

上恩许乞骸,一日收孤踪。

蓬茅略补葺,甑碓勤炊舂。

故交零落尽,岁晚当谁从。

形式: 古风 押[冬]韵

幽居记今昔事十首以诗书从宿好林园无俗情为韵(其六)

入蜀过匡庐,秋风宿东林。

月出断山口,满窗松竹阴。

袅袅一枝烛,道人语夜深。

亦设饼果供,慰此羁旅心。

犹恨非远公,无酒遣我斟。

明日下山去,叹息难重寻。

回首四十年,驹隙何骎骎。

旧游不可到,怅望空长吟。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幽居记今昔事十首以诗书从宿好林园无俗情为韵(其二)

上世本为农,辍耕业诗书。

我少学不成,固应返其初。

冥冥不自揣,乡校参群居。

中岁偶拔擢,清班久趑趄。

典奏入南宫,细书长石渠。

及其乞身归,旧业已丘墟。

衰疾或小间,力尚给荷锄。

寄声谢故人,毋为笑迂疏。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幽居记今昔事十首以诗书从宿好林园无俗情为韵(其四)

还乡老未死,举目少耆宿。

邑屋亦或非,所馀但乔木。

曩时列鼎家,今不饱半菽。

盛衰迭变迁,何者非陵谷。

羸然九十翁,世故见已熟。

偶能达一理,万事等破竹。

布缝一称衣,藜煮半釜粥。

馀年更何为,枕藉糟与曲。

形式: 古风 押[屋]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