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子瞻初出颍口见淮山

清淮此日见沧浪,始觉南来道路长。

窗转山光时隐见,船知水力故轩昂。

白鱼受钓收寒玉,红稻堆场列远冈。

波浪连天东近海,乘桴直恐渐茫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今日在清淮河畔见到苍茫大海,才觉得从南而来路途漫长。
窗户转动间,山色时隐时现,船只顺着水流显得格外高扬。
白鱼被钓起,像寒冬中的美玉,红稻堆积在远处的山岗上。
波浪滔滔,与天相接,接近东边的大海,乘舟前行,怕是越来越迷茫。

注释

清淮:清澈的淮河。
沧浪:形容水色深青碧绿。
南来:从南方来。
道路长:路途遥远。
窗转:窗户转动。
山光:山的景色。
隐见:时而显现。
轩昂:高大昂然。
白鱼受钓:白色的鱼儿被钓起。
寒玉:比喻冰冷如玉的鱼儿。
红稻堆场:堆积的红色稻谷。
远冈:远方的山岗。
连天:连接天空。
东近海:向东靠近大海。
乘桴:乘船。
渐茫茫:越来越迷茫。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次韵子瞻初出颍口见淮山》,诗人以清淮为背景,表达了初次南行的感慨。首句“清淮此日见沧浪”,描绘了诗人初次在淮河上见到广阔无垠的水面,感受到沧海般的壮阔。接下来的“始觉南来道路长”则写出旅程的遥远和艰辛。

“窗转山光时隐见,船知水力故轩昂”两句,通过移动的窗户和船的起伏,展现出沿途山水的变换与动态美,以及船只在水流中的自如航行,形象生动。"白鱼受钓收寒玉,红稻堆场列远冈"描绘了渔获的丰收景象和田野的秋色,富有生活气息。

最后,“波浪连天东近海,乘桴直恐渐茫茫”以大海的辽阔和未知的远方作结,诗人担心随着行程深入,视野会更加迷茫,流露出对未来的期待和一丝不安。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抒情,寓哲理于自然之中,展现了诗人旅途中的所见所感,以及对未知的探索和人生的思考。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次韵子瞻寿州城东龙潭

东行取次阅三州,击鼓清晨复解舟。

车骑纷纭追过客,歌钟凄咽动潜虬。

宦游底处非巢燕,归计何嫌诮沐猴。

赖有故人怜远适,慇勤屡劝酒行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次韵子瞻杜介供奉送鱼

天街雪霁初通驷,禁籞冰开渐跃鱼。

十尾烦君穿细柳,一杯劝我芼青蔬。

寒樽独酌偶逢客,佳句相酬不用书。

江海归来叨禁近,空令同巷往来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次韵子瞻连雨江涨二首(其二)

客到炎陬喜暂凉,江吹虚阁雨侵廊。

回看野寺山溪隔,卧觉晨炊稻饭香。

荔饷深红陋樱枣,桂醅淳白比琳琅。

思移峤北应非晚,未省南迁日月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次韵子瞻连雨江涨二首(其一)

南过庾岭更千山,烝润由来共一天。

云塞虚空雨翻瓮,江侵城市屋浮船。

东郊晚稻须重插,西舍原蚕未及眠。

独棹扁舟趁申卯,米盐奔走笑当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