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子瞻连雨江涨二首(其二)

客到炎陬喜暂凉,江吹虚阁雨侵廊。

回看野寺山溪隔,卧觉晨炊稻饭香。

荔饷深红陋樱枣,桂醅淳白比琳琅。

思移峤北应非晚,未省南迁日月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客人来到炎热之地感到片刻清凉,江风轻拂空阁,雨水打湿了走廊。
回头望去,野外寺庙被山溪相隔,清晨醒来,只闻稻米炊烟的香气。
荔枝熟透如深红色的樱桃枣子,美酒醇厚如白玉般晶莹剔透。
想来即使在岭南之地,时日流转也并不算晚,未曾察觉南迁的日子已如此漫长。

注释

客:来访者。
炎陬:炎热之地。
暂凉:短暂的清凉。
虚阁:空旷的楼阁。
侵廊:打湿走廊。
野寺:野外的寺庙。
山溪:山间溪流。
晨炊:清晨做饭。
稻饭香:稻米的香气。
荔饷:馈赠的荔枝。
深红:深色。
陋樱枣:类似樱桃的小枣。
桂醅:桂花酿的酒。
琳琅:比喻美好的事物。
峤北:岭南地区。
应非晚:还不算晚。
南迁:向南迁移。
日月长:时间长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次韵之作,诗人以夏日炎热潮湿为背景,描绘了客居之地的惬意与宁静。首句"客到炎陬喜暂凉"表达了来访者在炎热季节中感受到的一丝清凉之喜,"江吹虚阁雨侵廊"则通过江风和小雨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新凉爽的氛围。

"回看野寺山溪隔"写出了环境的幽静,远处的山溪和野寺增添了诗意的远方感,"卧觉晨炊稻饭香"则通过早晨炊烟袅袅和稻米的香气,勾勒出生活的质朴与温馨。

"荔饷深红陋樱枣"一句,诗人以荔果的深红色与樱桃、枣子相比,形象地展现了当地水果的诱人色彩,"桂醅淳白比琳琅"则赞美了桂花酿的醇厚,将其比喻为珍贵的美酒。

最后两句"思移峤北应非晚,未省南迁日月长",诗人寓情于景,表达了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自己虽然身处南方,但心中对北方的怀念并未因时间流逝而减少。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夏日的景色,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展现出一种淡泊而深远的意境。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次韵子瞻连雨江涨二首(其一)

南过庾岭更千山,烝润由来共一天。

云塞虚空雨翻瓮,江侵城市屋浮船。

东郊晚稻须重插,西舍原蚕未及眠。

独棹扁舟趁申卯,米盐奔走笑当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次韵子瞻饮道者院池上

雨气凉侵殿,河流渗入池。

黄粱瀹鱼子,白酒泻鹅儿。

风细初生袖,尘清免污眉。

郊行不易得,拂壁看题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次韵子瞻夜坐

月入虚窗疑欲旦,香凝幽室久犹薰。

清风巧为吹馀瘴,疏雨时来报断云。

南海炎凉身已惯,北方毁誉耳谁闻。

遥知挂壁瓢无酒,归舶还将一酌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次韵子瞻招王蘧朝请晚饮

矫矫公孙才不贫,白驹冲雪喜新春。

忽过银阙迷归路,误认瑶台寻故人。

访我不嫌泥正滑,留君深愧酒非醇。

归时九陌铺寒月,清绝空教仆御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