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挽诗表达了对周老师的深切哀悼与缅怀之情。首句“赤舄生前事”,以古代官吏所穿的红色鞋履象征周老师生前的功绩与地位,暗示其在世时的显赫与贡献。接着,“青编身后名”则转而描绘周老师去世后,其名声将被记录于史册,成为后人传颂的对象。
“奠楹期已迫,曳履忽无声”两句,形象地描述了周老师即将辞世的情景。其中,“奠楹”指为死者立柱以示哀悼,暗示周老师离世的时间已经逼近;“曳履”则是古人行走时拖着鞋子走路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周老师生命的终结,声音悄然无声,充满了肃穆与悲痛的氛围。
“海宇摧隆栋,词坛丧主盟”进一步强调了周老师在社会和学术界的重要地位。这里的“海宇”泛指整个世界,“隆栋”比喻支撑大厦的栋梁之材,意指周老师是社会的中流砥柱;“词坛”指的是文学或学术领域,“主盟”即领袖或权威,表明周老师在学术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两句表达了周老师的逝世对社会和学术界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关情宁我辈,屑涕遍苍生”最后两句则从更广泛的角度表达了哀悼之情。其中,“关情”意味着牵动人心,这里指周老师的逝世让所有关心他的人感到悲痛;“宁我辈”则表示这种悲痛不仅仅是个人的情感,而是广泛存在于所有人的内心之中;“屑涕”形容泪水如屑般细小,但又无处不在,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因哀悼而落下的泪水。这句诗深刻地体现了周老师逝世对广大民众情感的影响,以及人们对他的怀念之情超越了个人界限,触及了整个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