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雨二首(其一)

雷使巡行遍五方,夹秋不怕旱为殃。

人閒祥瑞三伏雨,枕上吟哦终夕凉。

已卜晚青催出穗,且将早赤急舂粮。

有司不损应言损,随分蠲租助盖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雷神在四季中巡逻,尤其在秋天,不怕干旱带来灾殃。
人间在炎热的三伏天享受着难得的雨水,夜晚在梦中也能感受到清凉。
已经预测到晚稻即将抽穗,赶紧收割早稻以备粮食充足。
官府不应过度征税,应当适当减免,以帮助百姓储存粮食。

注释

雷使:雷神。
巡行:巡逻。
夹秋:尤其在秋天。
旱:干旱。
殃:灾殃。
人閒:人间。
祥瑞:吉祥的征兆。
三伏雨:三伏天的雨水。
吟哦:吟诵。
终夕:整夜。
晚青:晚稻。
催出穗:促使抽穗。
早赤:早稻。
急舂粮:赶紧收割储存粮食。
有司:官府。
不损:不应过度。
应言损:应当适当减少。
随分:适当。
蠲租:减免赋税。
盖藏:储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及时的秋雨为农事带来的欢乐与凉爽。开篇“雷使巡行遍五方,夹秋不怕旱为殃”写出了天气变化的迹象,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雨水能够解除干旱之灾。紧接着,“人閒祥瑞三伏雨,枕上吟哦终夕凉”表达了人们对此次雨水的喜悦和期待,以及夜晚因而变得清凉宜人的情景。

诗中“已卜晚青催出穗,且将早赤急舂粮”两句,展示了农民对雨后即将到来的忙碌场景。他们急于收割已经成熟的谷物,并迅速处理以防变质。这不仅反映了农业生产的紧迫感,也体现了农民对于时机把握的敏锐和勤劳。

最后,“有司不损应言损,随分蠲租助盖藏”则表明,即使官府在征税时也不会过度剥夺,而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减免,以帮助农民渡过难关。这一段落展现了诗人对于社会和谐与政府公正的美好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雨水及时降临的描写,传达了对自然恩赐的感激之情,以及对农业生产和社会秩序稳定的赞美。语言简洁而富有意象,反映出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观察力。

收录诗词(514)

吴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 号:履斋
  • 籍贯:宣州宁国(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5—1262

相关古诗词

喜雨二解(其一)

乌■新春玉粒堆,齐头■■又相催。

高田犹怕来秋旱,上界俄闻发水雷。

几日云车停野外,今宵雨旆入城来。

须臾檐溜如奔峡,枕上吟哦一快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喜雨三首(其三)

晚上危楼望碧岑,云烟开阖弄晴阴。

见前鸥鹭移心法,何处鸱枭过耳音。

好雨十分催暑驾,凉风一宿动秋砧。

谁怜老子思乡泪,滴向鄞江未是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喜雨三首(其二)

西抹东涂老不禁,芙蓉洲畔更浮沈。

数茎半黑半丝发,一寸忧晴忧雨心。

乌馓且欣将淅玉,红莲何翅已抽簪。

小臣献谷秋尝了,深密山林可访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喜雨三首(其一)

古佛炉前一炷香,神龙夭矫挂空苍。

人閒祥瑞六月雨,枕上吟哦终夕凉。

不待白渠纷畚锸,俄惊赤卤屹仓箱。

自惭太守无功德,帝力惟知荷圣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