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雨三首(其三)

晚上危楼望碧岑,云烟开阖弄晴阴。

见前鸥鹭移心法,何处鸱枭过耳音。

好雨十分催暑驾,凉风一宿动秋砧。

谁怜老子思乡泪,滴向鄞江未是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夜晚在高楼之上眺望青翠的山峰,云雾时开时合,变换着晴朗和阴暗的天气。
看见前面的鸥鹭飞过,心中不禁想起佛法中的禅意,耳边却传来不知何处的猫头鹰叫声。
一场好雨十分地催促夏天离去,一夜凉风吹过,带来了秋天的砧声预告丰收。
又有谁能理解我这老人思乡的眼泪,它们滴落在鄞江中,其实并未深入江底。

注释

危楼:高楼。
碧岑:青翠的山峰。
鸥鹭:水鸟,这里比喻佛法中的清净之物。
鸱枭:猫头鹰,象征不祥或深夜的声音。
暑驾:炎热的夏季。
秋砧:秋天捣衣的声音,表示季节更替。
老子:诗人自指,表示老年。
鄞江:地名,位于中国浙江省。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了对自然美景和乡愁表达的诗句。开篇“晚上危楼望碧岑,云烟开阖弄晴阴。”描绘出诗人在高楼之上,仰望着远处的碧绿山峦,以及那变幻莫测的云烟和天气,这种景象让人仿佛能感受到自然界的神秘与变化无常。

接着“见前鸥鹭移心法,何处鸱枭过耳音。”诗人观察到水鸟(鸥鹭)在水面上自由自在地穿梭,这似乎成为了他内心世界的一种寄托。至于“何处鸱枭过耳音”,则是对远方某些未知声音的追问,可能是诗人对于外界消息或者生活情感的渴望。

第三句“好雨十分催暑驾,凉风一宿动秋砧。”写的是夏日里那久盼的阵雨,它不仅为大地带来了清凉,也让空气中弥漫着初秋的气息。这里的“好雨”和“凉风”,既是自然景象的美好描绘,也反映了诗人对季节更迭和天气变化的感受。

最后,“谁怜老子思乡泪,滴向鄞江未是深。”表达的是诗人对于故乡的深切思念。这里的“老子”自指,流露出诗人的孤独与哀愁,他的眼泪如同鄞江之水,不知深浅。这不仅是一种情感的宣泄,也是对个人生命历程中难以割舍的情感羁绊的一种描摹。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内心世界的精细刻画,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自然以及乡愁的深切体验。

收录诗词(514)

吴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 号:履斋
  • 籍贯:宣州宁国(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5—1262

相关古诗词

喜雨三首(其二)

西抹东涂老不禁,芙蓉洲畔更浮沈。

数茎半黑半丝发,一寸忧晴忧雨心。

乌馓且欣将淅玉,红莲何翅已抽簪。

小臣献谷秋尝了,深密山林可访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喜雨三首(其一)

古佛炉前一炷香,神龙夭矫挂空苍。

人閒祥瑞六月雨,枕上吟哦终夕凉。

不待白渠纷畚锸,俄惊赤卤屹仓箱。

自惭太守无功德,帝力惟知荷圣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喜雨和史司直二首(其二)

檐溜终宵稍慰心,更须三日始为霖。

云雷尚觉经纶狭,暑雨犹疑咨怨深。

不假溟鲲能激水,何须垤鹳解知阴。

回头谷口耕樵侣,辜负盟言愧断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喜雨和史司直二首(其一)

六丁海面揭封回,天上屯云撮得来。

连月不曾听澍雨,今年方始见轰雷。

定知水畎移秧插,底用泥涂把谷栽。

闻说君王勤露祷,固应妖魃不能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