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殷公子岳(其二)

八俊名空大,千秋事已违。

岭云缘旐下,溪鸟夹棺飞。

薏苡当含具,桄榔待复衣。

寂寥漳水上,犹望楚魂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此诗《挽殷公子岳(其二)》是清代学者顾炎武所作,通过对殷公子岳的悼念,展现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与对逝者的深切哀思。

首句“八俊名空大”,以“八俊”比喻殷公子岳在世时的英名与才智,然而“名空大”三字却暗示了其最终的结局与名声之间的落差,流露出一种无奈与悲凉。接下来,“千秋事已违”一句,将时间拉长至千年之后,强调了历史的无情与人事的变迁,表达了对殷公子岳生前事迹与身后之景对比的感慨。

“岭云缘旐下,溪鸟夹棺飞”描绘了一幅凄美的葬礼场景,岭上的云彩仿佛与丧旗相伴而下,溪边的鸟儿围绕着棺木飞翔,营造出一种哀伤而又庄重的氛围。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诗人巧妙地将人的情感融入其中,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感人。

“薏苡当含具,桄榔待复衣”两句运用了象征手法,薏苡和桄榔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情感寓意。薏苡可能象征着纯洁与希望,桄榔则可能寓指坚韧与等待。这两句诗表达了对逝者生前美好品质的怀念以及对其死后安息的祝愿。

最后,“寂寥漳水上,犹望楚魂归”一句,将情感推向高潮。漳水之上,一片寂静,诗人似乎在期盼着殷公子岳的灵魂能够回归,表达了对逝者的深深思念与不舍。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深刻思考,以及对逝者的深切哀悼之情。

收录诗词(407)

顾炎武(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 字:忠清
  • 籍贯: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
  • 生卒年:1613.7.15-1682.2.15

相关古诗词

寄张文学弨时淮上有筑堤之役

冬来寒更剧,淮堰比何如。

遥忆张平子,孤灯正勘书。

江山双鬓老,文字六朝馀。

愁绝无同调,蓬飘久索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双雁

双雁东北飞,飞飞向城阙。

声含海上飙,影带吴山月。

有客从南来,遗我一书札。

上写召旻诗,如彼泉池竭。

下列周鼎文,食人象饕餮。

书成重密缄,一字一泣血。

传之与贵人,相视莫敢发。

所计一身肥,岂望天下活。

形式: 古风

夏日(其一)

首夏多恒风,尘霾蔽昏旦。舞雩告山川,白?催州县。

未省答天心,且望除民患。

黍苗不作歌,硕鼠徒兴叹。

仗马适一鸣,身名已涂炭。

贝玉方盈朝,此曹何所惮。

博士有正先,实趣秦时乱。

形式: 古风

夏日(其二)

末俗无恒心,疾贫而好勇。

不能事田园,何况谈周孔。

出门持尺刀,铸钱兼掘冢。

矧此大东谣,齐民半流冗。

不见瓜宁男,死犹被天宠。

鸣弓宿鸟惊,跃马浮埃动。

顾谓同行人,王侯宁有种。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