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雨歌

乌轮晦光兔魄死,海上群龙方戏水。

力撼乾纽摇坤维,骇听东南大风起。

大风吹云云飞扬,八荒一气云茫茫。

绝无天地但有海,祗恐人物沉汪洋。

谁鞭电鞭鼓雷鼓,忽起蛟龙满空舞。

池中方困人不知,世眼惊看得云雨。

一风三日不得停,云昏雨黑宵冥冥。

直疑天老易混沌,万古无复长空青。

谁知淫烈有时定,妄用推测群相惊。

风收云歇天地静,归龙捲雨微闻腥。

大海无波平如镜,沐浴日月还晶明。

山中道人蕴道妙,六根清净容长少。

风声雨声寂不闻,独抚乾坤发长啸。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丘逢甲的《大风雨歌》,描绘了一场狂风暴雨的景象。首句“乌轮晦光兔魄死,海上群龙方戏水”以奇特的意象开篇,乌云蔽日,仿佛月亮黯淡,海面如同龙群嬉戏,预示风暴的到来。接着,“力撼乾纽摇坤维,骇听东南大风起”展现了风力之强,震撼天地,东南方向风声大作。

诗人通过“大风吹云云飞扬,八荒一气云茫茫”描绘了云雾翻腾的壮观画面,天地间一片混沌。“绝无天地但有海,祗恐人物沉汪洋”表达了对风雨中生灵可能遭受灾难的忧虑。接下来,诗人运用“谁鞭电鞭鼓雷鼓,忽起蛟龙满空舞”形象地刻画了闪电、雷鸣和蛟龙般的云彩在空中翻腾的场景。

风雨肆虐之际,诗人借“池中方困人不知,世眼惊看得云雨”表达出人们在风雨中的迷茫与惊讶。风雨持续不断,直至“一风三日不得停”,黑夜笼罩,天地混沌。然而,“谁知淫烈有时定”,暗示风雨终将过去,风收云歇后,天地恢复宁静,大海平静如镜,日月重现光明。

最后,诗人以“山中道人蕴道妙,六根清净容长少”寄托超然心境,即使风雨再大,也能保持内心的平静。整首诗语言生动,富有画面感,展现了大自然的威力与变幻,同时也寓含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哲思。

收录诗词(1810)

丘逢甲(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吉甫,、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 字:仙根
  • 号:蛰庵
  • 籍贯:南武山
  • 生卒年:1864年~1912年

相关古诗词

答王晓沧

曾见王郎海上行,十年重晤凤皇城。

消磨花月新诗卷,沉郁风云旧酒兵。

往事欲谈宜痛哭,此生贻误是浮名。

尊前豪语劳君记,孤负移山志不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谒潮州韩文公祠(其一)

一疏真教佛可焚,中朝无地得容君。

孤臣去国关初雪,逐客呼天岳不云。

金石流传鹦鹉赋,风雷趋奉鳄鱼文。

寻碑独向城东路,古木萧萧冷夕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谒潮州韩文公祠(其二)

江山得姓总公遗,有客观潮发古思。

失路英雄凭吏笑,投荒心迹岂僧知?

千秋道学重开统,八代文章始起衰。

北斗声华南斗命,海天来拜使君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去岁秋初抵鮀江,今仍客游至此,思之怃然(其一)

琴剑萧然尚客游,海天容易又经秋。

渡江人物消沉尽,谁识当时第一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