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鹤仙

是花堪爱惜。谢天教、花信添花颜色。花红衬花碧。

灿朝阳花露,鲛珠频滴。花光的皪。

映花下、□茵百尺。

趁花时,手捻花枝,饱嗅此花消息。

常恐,一番花褪,失了花容,怎生寻觅。花神效力。

将花貌,尽留得。

更移花并植,仙家玉圃,不许花阴过隙。

向花前,长把蕉花,为花主席。

形式: 词牌: 瑞鹤仙

翻译

应当珍惜这盛开的花朵,感谢上天让它们在最美的时节绽放出鲜艳的颜色。红色的花儿与绿色的叶相互映衬。
灿烂的朝阳洒满花朵,如同鲛人的眼泪不断滴落,使得花儿光彩照人。
花影斑驳,映在巨大的绿茵地毯上。
趁着花开的好时光,亲手摘取花朵,尽情享受花香带来的讯息。
常常担心,一旦花期过去,花朵凋零,如何找回那美丽的容颜,期待花神的帮助。
要尽力留住花朵的美丽,
甚至将不同种类的花种在一起,仿佛仙家的玉圃,不允许花荫稍纵即逝。
在花前,总是以芭蕉花为主,仿佛是花的主宰。

注释

花堪爱惜:值得珍惜的花朵。
花信:花开的信息,指花期。
花红衬花碧:红花与绿叶相映成趣。
花光的皪:花朵光彩夺目。
□茵:可能是形容大片的草地。
花褪:花朵凋谢。
花神效力:祈求花神保佑花朵。
花貌:花朵的美丽形态。
花阴过隙:花影快速移动,时间流逝。
花主席:比喻对花的主宰或照顾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鲜活的春日园林图景,诗人以精细的笔触捕捉花的美丽,并表达了对花朵的珍惜和对其易逝之感的担忧。

"是花堪爱惜。谢天教、花信添花颜色。" 这几句通过“花信”一词,形象地表现出诗人对花儿生长过程的关注和天然赋予花朵颜色的赞美。

"花红衬花碧。灿朝阳花露,鲛珠频滴。" 这里的“花红”与“花碧”构成鲜明的色彩对比,而“灿朝阳花露”和“鲛珠频滴”则描绘出早晨太阳照耀下的花朵上水珠闪烁的情景,给人以生动之感。

"花光的皪。映花下、□茵百尺。" 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将花光与草绿相衬托,增添了画面层次和深度。

"趁花时,手捻花枝,饱嗅此花消息。常恐,一番花褪,失了花容,怎生寻觅。" 这几句流露出诗人对于花朵易逝的忧虑,以及希望留住美好瞬间的心情。

"花神效力。将花貌,尽留得。更移花并植,仙家玉圃,不许花阴过隙。向花前,长把蕉花,为花主席。" 最后这几句则展现了诗人对花的极度珍视和一种超自然的力量感,通过移植花朵以保持其美丽,并设想在仙境中为花举行仪式的情景。

整首诗通过对色彩、光线、水珠等细节的刻画,以及对花的感情投射和超现实的想象,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审美情怀和对自然之美的无限赞美。

收录诗词(652)

史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政治家、词人。高宗绍兴十五年(1144年)进士,由温州教授除太学正,升为国子博士。他向宋高宗建议立太子,以此受知于朝廷,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授参知政事。隆兴元年,拜尚书右仆射。淳熙十年,除太保致仕,封魏国公。宋光宗御极,进太师。绍熙五年,薨,年八十九,封会稽郡王。宋宁宗登基,赐谥文惠。嘉定十四年,以子史弥远贵,追封越王,改谥忠定,配享孝宗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 字:直翁
  • 号:真隐
  • 籍贯:明州鄞县
  • 生卒年:1106年—1194年

相关古诗词

瑞鹤仙.七夕

霁天风露好。乍暑退西郊,凉生秋早。银潢炯云杪。

拥香车鹊翅,凌波初到。清歌缥缈。

凭危阁、新蟾吐曜。

有盈尊美酒,蛛丝钿合,拜舞竞分天巧。堪笑。

世间痴绝,不识人中,拙是珍宝。多愁易老。

都缘是,不闻道。

骋些儿机智,遭他驱使,毕竟辛勤到了。

又何如,百事无能,是非较少。

形式: 词牌: 瑞鹤仙

蓦山溪.次韵贝守柔幽居即事

清谈无限,林下逢人少。

骑马踏红尘,恁区区、何时是了。

名场利海,毕竟白头翁,山簇翠,水拖蓝,只个生涯好。

君侯洒落,卜筑开冰沼。

三径直危楼,遍岩隈、幽花香草。

风勾月引,馀事作诗人,词歌雪,气凌云,寒瘦伦郊岛。

形式: 词牌: 蓦山溪

鹊桥仙.七夕

金乌玉兔,时当几望,只是光明相与。

天孙河鼓事应同,又岂比、人间男女。

精神契合,风云交际,不在一宵欢聚。

乘槎曾得问星津,为我说、因缘如此。

形式: 词牌: 鹊桥仙

瑶台第一层

寥廓澄清。人正在、瑶台第一层。

瑞霭深处,蕊宫掩映,金碧觚棱。

异花非世种,蔼剩馥、紫雾飞腾。

有仙驾,过吾庐环堵,少驻云軿。俄惊。

重壶叠巘,顿然潇洒俗尘清。

佩环声里,宝觥潋滟,舞态娉婷。

祝言千岁寿,仍更予、五福川增。返蓬瀛。

问今朝兹会,昔日谁曾。

形式: 词牌: 瑶台第一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