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其二)重过垂虹

□声短棹,柳色长条,无花但觉风香。

万境天开,逸兴纵我清狂。

白鸥更闲似我,趁平芜、飞过斜阳。

重叹息,却如何不□,梦里黄粱。

一自三高非旧,把诗囊酒具,千古凄凉。

近日烟波,乐事尽逐渔忙。

山横洞庭夜月,似潇湘、不似潇湘。

归未得,数清游、多在水乡。

形式: 词牌: 声声慢

翻译

短促的笛声,划破湖面,柳树的翠绿枝条随风摇曳,虽无花朵却只有清风带来的香气。
广阔的天地仿佛为我敞开,我的兴致如脱缰野马般狂放。
白鸥悠闲得如同我一般,它们掠过平旷的草地,在夕阳下飞翔。
再次叹息,为何不能像梦境中的美梦那样,无忧无虑。
自从三位高人已成过去,只剩下我带着诗囊和酒具,感受着千年的孤寂与凄凉。
近来湖面上烟雾弥漫,渔夫们的忙碌带走了往日的乐趣。
夜晚的洞庭湖,山影倒映,月光如潇湘景色,却又不像真实的潇湘。
我仍未归去,数不清的快乐时光,大多在水乡度过。

注释

短棹:短小的船桨。
柳色:柳树的绿色。
风香:微风吹来的花香(此处指柳树的清香)。
逸兴:超脱世俗的兴致。
黄粱:比喻虚幻的美梦。
三高:指古代三位高洁之士,此处泛指高尚的人。
诗囊:装诗的袋子,象征文人的诗意生活。
渔忙:渔民的繁忙活动。
洞庭:湖名,位于中国湖南省。
潇湘:古代中国南方的河流,这里泛指江南水乡。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炎的作品,名为《声声慢·其二》。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游子离愁和怀旧之情的词。

开头“□声短棹,柳色长条,无花但觉风香。”用意新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递出一种淡淡的春日情趣。"万境天开,逸兴纵我清狂。"则表现了诗人在大自然中获得的心旷神怡和自由自在的情怀。

接着“白鸥更闲似我,趁平芜、飞过斜阳。”通过对比白鸥的悠闲生活,诗人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宁静与孤独。"重叹息,卻如何不□,梦里黄粱。"这一句则流露出诗人对于往昔岁月的无限留恋和感慨。

“一自三高非旧,把诗囊酒具,千古凄凉。”这几句话中,“一自三高”可能指的是某个特定的地点或是诗人的心境变化,而“把诗囊酒具”,则是在表达诗人对于文艺创作和生活享受的态度。"千古凄凉"四字,充满了对过去美好事物无法复返的哀愁。

后半首词继续这种怀旧的情绪,“近日烟波,乐事尽逐渔忙。”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于平淡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逝去时光中美好瞬间的追忆。

“山横洞庭夜月,似潇湘、不似潇湘。”这一句通过对比洞庭湖的夜月景色和传说中的仙境潇湘,诗人在情感上进行了一种超越现实的逃离,寻找心灵的慰藉。

最后,“归未得,数清游、多在水乡。”表达了诗人对于归属感的渴望,以及他对水乡生活的频繁追忆和深厚情感。

收录诗词(301)

张炎(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号乐笑翁。祖籍陕西凤翔。六世祖张俊,宋朝著名将领。父张枢,“西湖吟社”重要成员,妙解音律,与著名词人周密相交。是勋贵之后,前半生居于临安,生活优裕,而宋亡以后则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另一重要的贡献在于创作了中国最早的词论专著《词源》,总结整理了宋末雅词一派的主要艺术思想与成就,其中以“清空”,“骚雅”为主要主张

  • 字:叔夏
  • 号:玉田
  • 生卒年:1248年-1320年

相关古诗词

声声慢(其三)寄叶书隐

百花洲畔,十里湖边,沙鸥未许盟寒。

旧隐琴书,犹记渭水长安。

苍云数千万叠,却依然、一笑人间。

似梦里,对清尊白发,秉烛更阑。

渺渺烟波无际,唤扁舟欲去,且与凭阑。

此别何如,能消几度阳关。

江南又听夜雨,怕梅花、零落孤山。

归最好,甚闲人,犹自未闲。

形式: 词牌: 声声慢

声声慢

穿花省路,傍竹寻邻,如何故隐都荒。

问取堤边,因甚减却垂杨。

消磨纵然未尽,满烟波、添了斜阳。

空叹息,又翻成无限,杜老凄凉。

一舸清风何处,把秦山晋水,分贮诗囊。

发已飘飘,休问岁晚空江。

松陵试招旧隐,怕白鸥、犹识清狂。

渐溯远,望并州、却是故乡。

形式: 词牌: 声声慢

声声慢.赋渔隐

门当竹径,鹭管苔矶,烟波自有闲人。

棹入孤村,落照正满寒汀。

桃花远迷洞口,想如今、方信无秦。

醉梦醒,向沧浪容与,净濯兰缨。

欸乃一声归去,对笔床茶灶,寄傲幽情。

雨笠风蓑,古意谩说玄真。

知鱼淡然自乐,钓清名、空在丝纶。

笑未已,笑严陵、还笑渭滨。

形式: 词牌: 声声慢

尾犯.山庵有梅古甚,老僧云:此树近百年.矣。余盘礴花下,竟日忘归,因有感于孤山,为赋此调

一白受春知。独爱老来,疏瘦偏宜。

古月黄昏,许松竹相依。

晕藓枯槎半折,影浮波、渴龙倒窥。

岁华凋谢,水边篱落,雪后忽横枝。

百花头上立,且休问、向北开迟。

老了何郎,不成便无诗。

惟只有、西州倦客,怕说著、西湖旧时。

难忘处,放鹤山空人未归。

形式: 词牌: 尾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