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王守仁所作的《答刘美之见寄次韵》。诗人以迁客自比,表达了对过去功业与故乡的怀念,同时也流露出对未来的忧虑和对清静生活的向往。
首联“休疑迁客迹全贫,犹有沙鸥日见亲”,诗人首先安慰自己,尽管仕途坎坷,但仍有自然界的伴侣——沙鸥相伴,生活并不完全贫困。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自己比作迁客,沙鸥则象征着自然界的自由与宁静,表达出诗人虽身处逆境,但仍能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对自然的亲近。
颔联“勋业已辞沧海梦,烟花多负故园春”,诗人回顾自己的过往,曾经有过宏大的功业梦想,如同沧海之梦,但现在这些都已经成为了过去。同时,他也感慨自己未能充分利用时间,辜负了故乡的春光美景,表达了对过去时光流逝的惋惜和对未能尽孝故乡的遗憾。
颈联“百年长恐终无补,万里宁期尚得身”,诗人对未来充满忧虑,担心自己百年之后仍无法弥补过去的遗憾,更担心在遥远的未来,自己是否还能得到安身之所。这两句透露出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思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尾联“念我不劳伤鬓雪,知君亦欲拂衣尘”,诗人转而思考对方,或许对方也在为岁月的流逝和世事的纷扰而感到疲惫,希望彼此都能摆脱世俗的束缚,追求心灵的自由。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简单、纯净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迁客的形象,展现了诗人对个人命运、功业、故乡、未来的复杂情感,以及对自然、友情和内心平静的追求。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意味,体现了王守仁作为哲学家兼文学家的独特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