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元代诗人张雨赠予秀才姜彦翁的作品,表达了对科举制度下士人的感慨。首句“科举恩沾乡贡榜”赞扬了科举制度给予乡贡生员的恩惠,但接下来的“学校例贡诸生员”暗示了这种制度的普遍性和形式化。诗人批评了科举中选拔人才过于注重表面修饰,“多岐取士从润色”,而忽视了实质能力。
“百骸受蠹争夤缘”揭示了官场腐败现象,官员们为了升迁不择手段。“穷巷授徒缺养母”反映了教书先生生活的艰辛,甚至可能连基本生活都难以维持。“普天为吏横索钱”则揭露了官吏滥用职权,强行勒索百姓的现象。
最后两句“妙年立身在择术,老生常谈无弃捐”告诫姜彦翁这样的年轻才俊,要选择正确的道路,不要被世俗的陈规陋习所束缚,要有独立思考和坚守原则的精神。
总的来说,这首诗既是对科举制度的批判,也是对知识分子的寄语,体现了张雨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道德操守的倡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