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户外声声卖紫檀,贫家谁办买香钱。
如何不向朱门唤,沉水烟中人醉眠。
这首元代诗人廖大圭的《诘鬻香者》描绘了一幅社会现实的画面。首句“户外声声卖紫檀”生动地展现了街头小贩叫卖紫檀木的场景,紫檀香气浓郁,暗示了香料的存在。然而,接下来的“贫家谁办买香钱”则揭示了贫富差距,贫穷人家没有足够的钱财购买香品,反映出生活的艰辛。
诗人通过设问“如何不向朱门唤”,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质疑:为何这些珍贵的香料不向富贵人家推销,而要在街头巷尾向贫困者索价?“沉水烟中人醉眠”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暗示了富贵人家沉浸在沉香的香气中,过着奢侈的生活,而贫苦之人只能在梦中想象这样的享受,对比鲜明,引人深思。
整首诗以质朴的语言,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揭示了社会阶层的分化和贫富悬殊,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不详
大圭,姓廖氏。得法于妙恩,博极群书。尝曰:不读东鲁论,不知西来意。为文简严古雅,诗尤有风致。自号「梦观道人」,著《梦观集》及《紫云开士传》,晋江有金钗山,其《募修石塔疏》云:「山势抱金钗,耸一柱擎天之雄观;地灵侔玉几,睹六龙回日之高标。」一时传诵。同时有守仁,字一初,富阳人。亦号梦观,有《梦观集》六卷。洪武间,徵授右善世,诗见《列朝诗集》中,而曹能始《石仓诗选》合为一人,误也
白头含笑倒长瓢,话到前朝感慨饶。
无复吐茵当日梦,海云楼上对春潮。
竹边睍睆梦魂惊,啼破春风似有情。
花榭柳台听得惯,金衣好去九重城。
都将声利付时人,野鹤孤云物外身。
底事半生双白足,今朝蹋破一红尘。
春秧黄槁百泉枯,龙骨声中泣老夫。
不恨长饥委沟壑,长官秋至索王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