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花.许云林女史延礽以夜来香作鹦鹉,以茉莉为架,征词于余,为填此解

因风吹活,带月飞归,向曲廊停住。

黄昏深院,帘卷了、萼绿华来何暮。

玉环身世,只一片、秋魂难诉。

正有人、睡起呼茶,认是惺忪花语。

飞琼巧夺灵芸,看竟体生香,凡鸟应妒。

芳心未忏,罗扇底、谁念心经教与。

夜凉成梦,尽消受、画栏清露。

嘱付伊、豆子红时,把相思衔去。

形式: 词牌: 瑶华

鉴赏

这首清代黄燮清的《瑶花》是一首咏物词,通过对“夜来香”和“茉莉”这两种花卉的细腻描绘,寄寓了词人的情感与思绪。词的开篇“因风吹活,带月飞归,向曲廊停住”,形象地写出夜来香随风飘动,如仙子般在月色下归来,停驻在曲折的回廊,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氛围。

接下来,“黄昏深院,帘卷了、萼绿华来何暮”,进一步描绘了夜幕降临,深院静谧,当帘子轻轻卷起,那美丽的夜来香仿佛在傍晚时分悄然降临,引人遐想。词人以“玉环身世,只一片、秋魂难诉”比喻夜来香的孤寂与哀愁,暗示其背后可能隐藏着某种深情或故事。

“正有人、睡起呼茶,认是惺忪花语”,通过写有人在清晨醒来品茶时,误以为是花儿在低语,展现出词人对花卉情感的细腻捕捉和生动想象。接着,词人将夜来香与茉莉并提,赞美其香气“巧夺灵芸”,连凡鸟也为之嫉妒,强调其超凡脱俗的魅力。

“芳心未忏,罗扇底、谁念心经教与”,借夜来香未尽的芬芳,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无人理解的感慨,以及对心灵深处情感的呼唤。词人又借“夜凉成梦,尽消受、画栏清露”,描绘了夜晚清凉中,夜来香与露珠共舞的景象,寓意着美好的梦境和清雅的意境。

最后,词人以嘱咐的方式,希望在茉莉花开的时节,这份相思之情能被传递出去,让对方感受到这深深的思念。整首词语言优美,情感丰富,既是对花卉的赞美,也是词人内心世界的抒发。

收录诗词(236)

黄燮清(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剧作家。原名宪清。浙江海盐武原镇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后屡试不第,晚年始得宜都县令,调任松滋,未几卒。少工词曲,中年以后始致力于诗文。其诗多抒写个人不平遭遇及人民的生活疾苦,咏史吊古之作深沉豪放,颇具特色。有《倚晴楼诗集》及《倚睛楼七种曲》传世

  • 字:韵甫
  • 号:韵珊
  • 籍贯:又号吟香诗舫主
  • 生卒年:1805~1864

相关古诗词

鹧鸪天(其一)鸳湖舟次与子良述话别

零乱相思水样流。黄昏独上木兰舟。

梦如可约何妨睡,别自无聊错怨秋。

波瑟瑟,恨悠悠。篷窗斜倚一回头。

南湖烟雨西湖月,分掌离人两处愁。

形式: 词牌: 鹧鸪天

鹧鸪天(其二)题徐心斋内翰之铭秋夜读书图

澹宕疏帘卷一层。小窗闲对晚灯青。

凉分络纬篱边月,秋在梧桐叶外星。

银汉迥,露华明。黄昏院落嫩寒轻。

添香补写红衣照,便是当年宋子京。

形式: 词牌: 鹧鸪天

清平乐.舟次金阊

浪传佳丽。荒尽繁华味。正日篷窗无一事。

饱听雁声而已。梅花冷月初三。孤尊谁共清谈。

只有西湖入梦,从今不忆江南。

形式: 词牌: 清平乐

杏花天.题石芸士烟波画船图

小楼梦断莺声入。最无奈、伤春伤别。

栏干寸寸闲愁积。秋比栏干曲折。

红窗外、游丝飏碧。正风暖、水香三月。

一篷花影谁移楫,或是桃根桃叶。

形式: 词牌: 杏花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