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相送最澄上人还日本国

重译越沧溟,来求观行经。

问乡朝指日,寻路夜看星。

得法心念喜,乘杯体自宁。

扶桑一念到,风水岂劳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翻译

跨越广阔的海洋,只为寻求观阅佛经的真谛。
白天询问归乡只需指向太阳,夜晚寻路则仰望星辰指引。
领悟了佛法内心充满喜悦,乘坐法船身体自然安宁。
心中一念即可到达扶桑之地,风浪山水哪还需劳我身躯?

注释

重译:远渡重洋。
沧溟:广袤的海洋。
观行经:指佛教的修行经典。
问乡:询问回家的方向。
朝指日:白天靠太阳辨方向。
寻路:寻找道路。
夜看星:夜晚依靠星星导航。
得法:得到佛法的启示。
心念喜:心中因悟道而欢喜。
乘杯:比喻通过佛法的载体修行。
体自宁:身心自然宁静。
扶桑:古代传说中的东方乐土,这里喻指精神的归宿或理想境界。
一念到:念头一动即达。
风水:风浪与水流,比喻旅途的艰难。
劳形:使身体劳苦。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与一位来自日本的僧侣(最澄上人)告别的情景。全诗蕴含深厚的文化交流和宗教信仰之情。

“重译越沧溟,来求观行经。”表明这位远道而来的僧侣为了寻求佛法智慧,不辞辛劳地跨海而至。"沧溟"常用以指代遥远的国度,此处暗示日本与中国之间的距离。

“问乡朝指日,寻路夜看星。”这两句诗描绘了告别时的情景。乡愁与对未来的迷茫交织在一起,通过白天指南而行,夜晚仰望星空以辨方向的动作,展现了离别之情和旅途中的不易。

“得法心念喜,乘杯体自宁。”当僧侣得到所求的佛法之后,他的心中充满了喜悦。"乘杯"一词,可能是指饮酒以庆祝此次旅行的成功,亦或是借饮酒来寄托对故乡和友人的思念。"体自宁"则表达了一种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扶桑一念到,风水岂劳形?”这里的"扶桑"是日本的古称。诗人以"一念到"来表达对僧侣即将回到远方家园的思念,同时也在问询旅途中的艰辛是否会给身体带来劳累。

整首诗通过对离别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中日文化交流的深度,以及个人对于信仰和知识追求的执着。

收录诗词(1)

吴顗(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陇右途中遭非语

赵有两毛遂,鲁闻二曾参。

慈母犹且惑,况在行路心。

冠冕无丑士,贿赂成知己。

名利我所无,清浊谁见理。

敝服空逢春,缓带不著身。

出游非怀璧,何忧乎忌人。

正须自保爱,振衣出世尘。

形式: 古风

陇头水

路出金河道,山连玉塞门。

旌旗云里度,杨柳曲中喧。

喋血多壮胆,裹革无怯魂。

严霜敛曙色,大明辞朝暾。

尘销营卒垒,沙静都尉垣。

雾卷白山出,风吹黄叶翻。

将军献凯入,万里绝河源。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郊庙歌辞.仪坤庙乐章.雍和

孝享云毕,维彻有章。云感玄羽,风悽素商。

瞻望神座,祗恋匪遑。礼终乐阕,肃雍锵锵。

形式: 四言诗 押[阳]韵

玉烛

历象璿玑正,休徵玉烛明。

四时佳气满,五纬太阶平。

律吕风光至,烟云瑞色呈。

年和知岁稔,道泰喜秋成。

寰海皇恩被,乾坤至化清。

自怜同野老,帝力讵能名。

形式: 排律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