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祝融峰

猿鸟共不到,我来身欲浮。

四边空碧落,绝顶正清秋。

宇宙知何极,华夷见细流。

坛西独立久,白日转神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猴子和飞鸟都无法到达,我攀登至此身体仿佛要飘起来。
四周是无垠的碧蓝天空,山顶正是清冷的秋天。
放眼望去,不知宇宙的边际在哪里,华夏与夷狄之地只见细小的水流。
我在祭坛西侧独自站立了许久,眼见白日时光流转于神州大地。

注释

猿鸟:指山中的动物,这里用以形容山之高峻人迹罕至。
不到:无法到达。
身欲浮:形容登高后感觉身体轻盈,如同漂浮。
四边:指周围的环境。
空碧落:形容天空极为广阔清澈,‘碧落’常用来指代天空。
绝顶:山的最高峰。
清秋:清爽的秋季。
宇宙:这里泛指天地间的一切空间。
知何极:不知道尽头在哪里,表达无限之意。
华夷:古代称中原华夏族为华,周边少数民族为夷,泛指中国及周边地区。
细流:从高处看,远处的河流显得非常细小。
坛西:祭坛的西侧,可能指特定的地理位置或象征性地点。
独立久:独自站立了很久,有沉思或眺望之意。
白日:白天,此处也隐含时间流逝之意。
转神州:太阳移动,照耀着神州大地,‘神州’常用来代指中国。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祝融峰所见之景象与内心感受。诗的前两句“猿鸟共不到,我来身欲浮”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仿佛连猿鸟都不曾到访的孤寂之地,使得诗人的身心都似乎要飘浮起来,充满了仙气。

接下来的“四边空碧落,绝顶正清秋”则是对周遭景色的描绘。山峰四周是一片开阔而深远的碧绿色彩,而山顶恰好处于初秋时节,这种景象不仅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也让诗人的心灵得到了净化。

“宇宙知何极,华夷见细流”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天地浩瀚的敬畏。诗人站在高峰上,观察着广阔无垠的宇宙,感受到了自然界无边无际的奥秘,同时也看到了远处山峦间细微的溪流,这些都深化了诗人的哲思。

最后两句“坛西独立久,白日转神州”展示了诗人长时间独自一人站在山峰之西,观赏着太阳缓缓移动所投射在大地上的光影变化。这里的“神州”指的是整个国家或世界,这里则被赋予了更深远的象征意义,彰显了诗人对宇宙万物的洞察与融入感。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心灵澄明以及对宇宙本质的深刻领悟。

收录诗词(816)

齐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 籍贯: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
  • 生卒年:863年—937年

相关古诗词

答禅者

五老峰前相遇时,两无言语只扬眉。

南宗北祖皆如此,天上人间更问谁。

山衲静披云片片,铁刀凉削鬓丝丝。

闲吟莫学汤从事,抛却袈裟负本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答献上人卷

衲衣禅客袖篇章,江上相寻共感伤。

秦甸乱来栖白没,杼山空后皎然亡。

清留岛月秋凝露,苦寄巴猿夜叫霜。

珍重南宗好才子,灰心冥目外无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落日

晚照背高台,残钟残角催。

能销几度落,已是半生来。

吹叶阴风发,漫空暝色回。

因思古人事,更变尽尘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落叶

落多秋亦晚,窗外见诸邻。

世上谁惊尽,林间独扫频。

萧骚微月夜,重叠早霜晨。

昨日繁阴在,莺声树树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