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曲肱玩味圣贤书,识破人间总畏途。
盛欲对君言所以,又应诮我爱之乎。
百年役役雁来去,一梦昏昏鹿有无。
堪笑季鹰犹左计,求归何必待莼鲈。
这首诗是宋代女词人叶茵的作品,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对人生世事的独到感悟。
“曲肱玩味圣贤书”,表明诗人常沉浸于阅读古圣先贤之书,以求得人生的智慧。"识破人间总畏途"则显示出诗人通过学习,已经洞悉了世间的种种畏途和隐患,有了一定的生存智慧。
“盛欲对君言所以”,表达了诗人想要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感悟,但紧接着的“又应诮我爱之乎”则流露出一丝自嘲,似乎在质疑自己是否真的有能力去爱这个世界。
“百年役役雁来去”,用行云流水般的雁来来往比喻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一梦昏昏鹿有无"则是对生命短暂、梦幻般易逝的感慨,鹿可能指的是《庄子》中的“朝不保夕”的故事。
最后,“堪笑季鹰犹左计,求归何必待莼鲈”中,"堪笑"表达了一种无奈和自嘲,"季鹰"比喻那些在末世还在左思右想的人,"莼鲈"则可能是指某种等待或依赖。整句话流露出诗人对那些犹豫不决、始终未能找到归宿之人的讥讽,同时也反映出自己对于寻找归宿的迫切心情。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诗人的个人感悟,抒写了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探索,以及面对人生无常时内心的矛盾与冲突。
不详
不慕荣利,萧闲自放,名其所居曰“顺适堂”,与徐玑、林洪相唱和。其诗闲雅清矫,与魏野、林逋风格相近,如《古意》、《竹风水月》等多为淡泊清雅之作。著《顺适堂吟稿》五卷
半世困尘埃,烟霞入梦来。
谁能缩地脉,我已思天台。
城古清云气,山灵秀药材。
春时穿径去,郡守莫惊猜。
寄意南丰一瓣香,愿公耆艾炽而昌。
历经七甲鬓浮绿,带锡万钉眉映黄。
疑是函关逢老子,岿然鲁国有灵光。
阴功更说燕山桂,留与时人作义方。
年少逢春不惜春,惜春还是白头人。
飞花入坐儿曹舞,细草蒙阶醉后裀。
未羡食前罗五鼎,静看檐隙走双轮。
此心已与尧夫似,同为清时作幸民。
孝本当为事,时人或不然。
娥兮知此理,命也委之天。
五日抱尸出,千年作史传。
英灵犹耿耿,有慊莫登船。